御劍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章 靜心隨念,金庸絕學異世橫行,御劍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念頭,皆有野心,為不使執念綁架身心,便要將一顆心當做明鏡一般,清清明明,任何事物都可以照見,等它們去了也不留下任何痕跡。

這樣人就可以清晰有條理地處理任何事件,而不為慾望和情感所拖累。

封清巖呵呵一笑,又道:“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此乃道家莊子名言,又何嘗不是洗滌身心的名言。

妙秀雙手合十,附和道:“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妙秀以佛家禪學應和,說得也是同樣道理。

三人分別以釋道儒三家之言,同時解釋這“靜心隨念”四字之意,頗有相得益彰之妙。

言罷,三人對視大笑,狀態歡暢。

經過牌樓,路左豁然開朗,一潭清水橫直前方,後面林木裡隱見小屋房舍,溪水由其中緩流出來。

最外間,一棵參天巨大的槐樹之下,有一座西面垂席的小小學堂,稚嫩的朗朗讀書聲,從學堂中傳了出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一個身披儒袍、頭帶儒冠的老者,正手捧聖賢之書,為眾學子讀經釋義。

遠遠望去,那老者生得出身量極高,肩寬腰窄,兩條腿長而筆挺,竟有種把他直撐上雲端的氣勢和風度。

眾人繞過潭水,朝那學堂走去。

意外地暢通無阻,不但沒有人出來攔阻,連人影也見不到半個。

小路隨溪而去,十多所陳設簡陋、但卻一塵不染的靜室,倚著溪流的形勢,隨溪流兩岸曲折散分,高低有序,給人一種自然舒素的協調感覺,另有小平橋聯絡兩岸,環境之美,比華麗的皇宮令人心曠神怡。

待到學堂之前,那老者終於講解完畢,緩緩回頭。

這一刻,眾人終於看到了名聞天下的儒學大宗師,儒林學院的院長——嚴靜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我怎麼穿越成楚雲飛了?

遙遠沒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