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2部分,好萊塢之路,青澀春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003年普利策新聞獎,報道觸動更多受害者勇敢站出來,波士頓大主教區最後有249名神父和教士被公開指控,活著的受害者人數超過了1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新聞源頭約翰喬根神父,在三任紅衣主教、眾多教堂主教的包庇下,持續犯罪達34年之久,但2003年他在獄中被人圍毆暴斃。
“大家都知道卻秘而不宣的真相,來自宗教界朋友的勸阻,乃至是家庭的阻力……直到最後那篇舉世震驚的報道最終發出,《聚焦》在這個過程當中無疑展示著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的堅韌力量。”
這是普利策獎當年對於這起新聞事件的評語。
墨菲從事過類似的職業,如今這個社會,絕大部分記者為了追逐新聞和爆炸性的訊息,可以說跟當初的他一樣,毫無底線可言,但也不可否認,還是有一部分記者,頗具正義感和社會責任的。
無論怎麼說,這批記者都可以說勇氣可嘉,畢竟十多年前不是現在。
那時剛剛進入新世紀,教會勢力遠比現在強大,對於標榜“自由”的美國社會來說,輿論的自由自然是重要的一環,你可以報道政府的醜聞,你可以批評官場的腐敗,你可以指責公眾人物的失態,但是挑戰教會,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聚焦”四人組挑戰的不僅是一個兩個作奸犯科的神父,而是包庇維護這些有汙點的神父的整個教會制度,因此墨菲不難理解當年的報道刊登之後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響。
可惜的是,當初的教會勢力,尤其是在美國東北部地區,相當的強大,事件簡短的轟動之後,就被天主教方面想法設法壓了下去,到如今都漸漸被人淡忘了。
“肉體的摧毀,遠遠比不上心靈的摧毀。”
在劇本大綱的開頭,墨菲特意加上了一句話,準備用在電影的開端,“所謂傳媒,不應該成為歌功頌德的媒介,而應該成為正義的眼睛,洞察、披露這個世界的罪惡!”
第七百三十一章正義的含義
連續同當年親身參與新聞調查的人溝通交流,又檢視了大部分資料之後,墨菲開始撰寫《聚焦》的劇本大綱,這次劇本跟以往完全不同,更是與《黑暗之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