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2部分,清史稿,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二年,浙江巡撫劉秉璋言,海鹽原建石塘四千六百餘丈,積年坍損過半,擬擇要興辦,埋砌者五百丈,建復者四百六十丈,需銀二十萬。允之。十八年,浙撫劉樹棠疏言,海寧繞城石塘坍塌日甚,請添築坦水,以塘工加抽絲捐積存餘款先行開辦,隨籌款次第興修。從之。十九年,修太倉茜涇口椿石坦坡百五十一丈,鎮洋楊林口椿石二百丈,昭文施家橋至老人濱雙椿夾石護壩二百丈,華亭外塘純石斜壩四十六丈。
綜計兩省塘工,自道光中葉大修後,疊經兵燹,半就頹圮,迄同治初,興辦大工,庫款支絀,遂開辦海塘捐輸,並勸令兩省絲商,於正捐外,加抽塘工絲捐,給票請獎。旋即停止。光緒三十年,浙江巡撫聶緝槼請復捐輸舊章,以濟要工。因二十七年以後,潮汐猛烈,次險者變為極險,擬將柴埽各工清底拆築,非籌集鉅款,不能歷久鞏固雲。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一百四
○河渠四
△直省水利
清代軫恤民艱,亟修水政,黃、淮、運、永定諸河、海塘而外,舉凡直省水利,亦皆經營不遺餘力,其事可備列焉。
順治四年,給事中梁維請開荒田、興水利,章下所司。十一年,詔曰:“東南財賦之地,素稱沃壤。近年水旱為災,民生重困,皆因水利失修,致誤農工。該督撫責成地方官悉心講求,疏通水道,修築堤防,以時蓄洩,俾水旱無虞,民安樂利。”
康熙元年,重修夾江龍興堰,又鑿大渠以廣灌溉。二年,修和州銅成堰,龍首、通濟二渠。交城磁瓦河漲,水侵城,築堤障之。三年,修嘉定楠木堰。九年,修郿縣金渠、寧曲水利。十二年,重修城固五門堰。十九年,濬常熟白茆港、武進孟瀆河。二十三年,修五河南湖堤壩。二十七年,修徽州魚梁壩。三十七年,命河督王新命修畿輔水利。
三十八年,聖祖南巡,至東光,命直隸巡撫李光地察勘漳河、滹沱河故道。覆疏言:“大名、廣平、真定、河間所屬,凡兩河經行之處,宜開濬疏通,由館陶入運。老漳河與單家橋支流合,至鮑家嘴歸運,可分子牙河之勢。”三十九年,帝巡視子牙河堤,命於閻、留二莊間建石閘,隨時啟閉。御史劉珩言,永平、真定近河地,應令引水入田耕種。諭曰:“水田之利,不可太驟。若剋期齊舉,必致難行。惟於興作之後,百姓知其有益,自然鼓勵效法,事必有成。”四十年,李光地言:“漳河分四支,三支歸運皆弱,一支歸澱獨強。遇水大時,當用挑水壩等法,使水分流,北不至挾滹沱以浸田,南不至合衛河以害運。”如所請行。
四十三年,挑楊村舊引河。先是子牙河廣福樓開引河時,文安、大城民謂有益,青縣民謂不便,各集河干互控。至是河成,三縣民皆稱便。天津總兵官藍理請於豐潤、寶坻、天津開墾水田,下部議。旋諭曰:“昔李光地有此請,朕以為不可輕舉者,蓋北方水土之性迥異南方。當時水大,以為可種水田,不知驟漲之水,其涸甚易。觀琉璃河、莽牛河、易河之水,入夏皆涸可知。”次年部臣仍以開墾為請,諭以此事暫宜存置,可令藍理於天津試開水田,俟冬後踏勘。
四十八年,濬鄭州賈魯河故道,自東趙訖黃河涯口新莊。於東趙建閘一,黃河涯口築草壩石閘各一。甘肅巡撫舒圖言:“唐渠口高於身,水勢不暢,應引黃河之水匯入宋澄堡。如水不足用,更於上游近黃處開河引水,酌建閘壩,以資蓄洩。”從之。江蘇巡撫於準言:“丹陽練湖,冬春洩水濟運,夏秋分灌民田。自奸民圖利,將下湖之地佃種升科,民田悉成荒瘠。請復令蓄水為湖,得資灌溉。”從之。五十七年,以沛縣連年被水,命河督趙世顯察勘。世顯言:“金鄉、魚臺之水,由沛之昭陽湖歷微山湖,從荊山口出貓兒窩入運。近因荊山口十字河淤墊,致低田被淹。應將沙淤濬通,再於十字河上築草壩。若遇運河水淺,即令堵塞,俾水全歸微山湖,出湖口閘以濟運,則民田漕運兩有裨益。”從之。
世宗時,於畿輔水利尤多區畫。雍正三年,直隸大水,命怡親王允祥、大學士硃軾相度修治。因疏請濬治衛河、澱池、子牙、永定諸河,更於京東之灤、薊,京南之文、霸,設營田專官,經畫疆理。召募老農,謀導耕種。四年,定營田四局,設水利營田府,命怡親王總理其事,置觀察使一。自五年分局至七年,營成水田六千頃有奇。後因水力贏縮靡常,半就湮廢。是年命侍郎通智、單疇書,會同川督嶽鍾琪,開惠農渠於查漢託護,以益屯守,復建昌潤渠於惠農渠東北。六年,浚文水近汾河渠,引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