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部分,菩提道次第廣論 法尊法師譯,津股巡覽,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須強飲用,如是火炙及刀割等諸粗苦事,皆須習近。速離命根者,謂見病難治,便生痛苦─當於此等審細思惟。廣大遊戲經雲:‘多百種病及病苦,如人逐鹿逼眾生,當觀者病壞眾生,維願速說苦出離。譬如冬季大風雪,草木林藥奪光榮,如是病奪眾生榮,衰損諸根及色力。令盡財谷及大藏,病常輕懵諸眾生,作諸損惱嗔諸愛,周遍炎熱如空日’。
思惟死苦分五:謂舍離圓滿可愛財位、舍離圓滿可愛親族、舍離圓滿可愛朋翼、舍離圓滿可愛身體、死時當受猛利憂苦。乃至意未厭此諸苦,當數思惟。前四為苦之理者,謂見當離此四圓滿而發憂苦。廣大遊戲經亦云:‘若死、若沒、死沒時,永離親愛諸眾生,不還非可重會遇,如樹落葉同逝水。死令王者無自在,死劫猶如水漂木,獨去無伴無二人,自業具果無自在。死擒多百諸含靈,如海鯨吞諸眾生,猶龍金翅象遇獅,同草木聚遭猛火’。
思惟怨憎會苦分五:謂如遇怨敵便生憂苦,畏其制罰;怖畏惡名,遭非讚頌;畏苦惱死;違正法故,畏懼死後,墮諸惡趣─當思此等。
思惟愛別離苦分五:謂若舍離最愛親等,由此令心發生憂戚;語生愁嘆;身生擾惱;念彼功德,思戀因緣令意熱惱;應受用等有所缺乏─當思此等。
思惟所欲求不得苦分五:如愛別離;求不得者,謂務農業秋實不成及營商賈未獲利等,由於所欲勵力追求而未得故,灰心憂苦。
思惟宣說五種取蘊總為苦義分五:
謂是當成眾苦之器及依已成眾苦之器,是苦苦器,是壞苦器,是行苦器。於此諸苦當數思惟。其中初者,謂依受此取蘊,能引來生以後眾苦。第二,謂依已成之蘊,為老病等之所依止。第三、第四,謂彼二苦粗重隨逐能生彼二。第五,謂初成取蘊,即便生為行苦自性,以一切行為宿惑業他自在轉,是行苦故。於三苦時,此當詳說。若於生死取蘊自性,未能發起真實厭離,則其真實求解脫心,無發生處。於諸有情流轉生死,亦無方便能起。大悲。故隨轉趣大小何乘,然此意樂極為切要。發生此者,亦隨當從無垢聖語,如量解釋,先正尋求清淨瞭解;次須長時觀擇修習,引發其心猛利變動。故薄伽梵令知苦諦生死過患,宣說八苦所有密意,如聖《無著》極善抉擇而為宣釋。如《博朵瓦》雲:‘於六趣中,隨生何趣,其後發生病痛死等,眾苦惱者,是病者病,是死者死,非彼不應忽爾而起。是生死相,或生死性,住生死時,必不能越。我等於此,若起厭離,須斷其生,此須斷因。’當於前說生老病死等已生眾苦,如是思惟。
醜二、思惟六苦
第二思惟六苦者。親友書釋宣說七苦,其最後者是別過患,故於此中當思六種。其中無定過患者,謂於生死流轉之時,父母等親於他生中轉為怨敵,諸怨敵等轉成親屬,如是父轉為子,子轉為父,母轉為妻,妻轉為母等,唯是次第展轉流轉,是故全無可憑信處。親友書雲:‘父轉為子、母為妻,怨仇眾生轉為親,及其返此而死歿,故於生死全無定。’即現法中亦復展轉,互為親怨。如妙臂經雲:‘有時怨敵轉為親,親愛如是亦為怨,如是一類為中庸,
即諸中庸復為怨。如是亦復為親愛,具慧了知終莫貪,於親當止愛分別,於心善法安樂住。’如是修習,破於親怨分別黨類而起貪嗔,觀生死法任何全無安心之處,應起厭離。
無飽足過患者。如雲:‘一一曾飲諸乳汁,過於四海於今後,隨異生性流轉者,尚須多飲過於彼。’謂當思惟一一有情,飲母乳酪昔飲幾許,今後若不學解脫道當飲幾何。此是略喻,更當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無所未經,令心厭離。
若謂受樂令意滿足,然三有樂任受幾多,非但無飽,後後轉復增長貪愛,由此常夜馳騁生死,經無量劫,受諸至極難忍大苦,然其安樂不及一分。如親友書雲:‘如諸癩人為蟲癢,為安樂故雖近火,然不能息應了知,貪著諸欲亦如是。’弟子書亦云:‘豈有百返未經趣?豈有昔未多受樂?未得吉祥如白拂,豈有是事反增貪?豈有昔未多經苦?眾生無慾能飽滿,無有情腹未曾臥,然何生死不離貪?’應如是思。又如除憂經說而思極能厭離,如雲:‘數於地獄中,所飲諸烊銅,雖大海中水,非有爾許量。生諸犬豕中,所食諸不淨,其量極超過,須彌山王量。又於生死中,由離諸親友,所泣諸淚滴,非海能為器。由互相鬥諍,積所截頭首,如是高聳量,出過梵世間。為蟲極飢虛,所啖諸土糞,於大乳海中,充滿極高盛。’如是又如華嚴經雲:‘汝應憶念為諸欲,徒耗諸身前邊際,今求菩提具禁戒,由禁於此摧諸欲。汝應憶念為諸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