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圈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透過細節看清朝(精編),圈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中國封建社會傳統思想的迷信,進行思想解放,以便為日後的變法維新做好準備。所以說這兩本書更多的是具備政治上的意義,是變法維新的武器,而非真正的學術研究。《新學偽經考》裡說,中國東漢以來的經學,多出劉歆偽造。劉歆為了給西漢末年的新莽王朝提供統治的合法依據,就篡改了孔子的學說,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思想領域的李代桃僵,把自己給新莽王朝辯護的學說說成是孔子的思想。
從此孔子的真正思想就此埋沒,中國社會幾千年流傳的儒家經學,都是經過那時候改造的,是新莽王朝之學,也就是所謂“新學”。所以他康有為現在要“雪先聖之沉冤,出諸儒於雲霧”,給孔子正名,發揚光大孔子的真正思想,證明新學都是“偽經”。那麼孔子的真正思想是什麼呢?那就是《孔子改制考》裡的內容了,康有為說孔子提倡周禮,正是要改革當時政治現實中的種種弊端,所以孔子是推行改革的先祖。而孔子推行的那些政治原則和信仰,正是民主政體、人民權利這樣一些近代西方政治原則中核心的東西。這可真是牽強附會,讓人哭笑不得了。
康有為好歹也是個讀書人,怎麼能寫出這樣毫無根據的東西呢?他的目的,當然是要為他的變法維新找個正當的理由。畢竟在當時的中國,雖然歷次對外戰爭的失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對社會思想的衝擊很大,但是人們的思想禁錮還是十分嚴重,封建道德和社會體系被認為是天經地義,要說到變法維新,人們還是談虎色變。在這種形勢下,要提倡變法,完全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如果不為自己找到一棵大樹來遮風擋雨,根本無法抵禦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為了找到這棵大樹,康有為就寫了這樣兩本書,一本用來攻擊頑固不化的守舊派,說他們信奉的經典都是“偽經”;一本用來為自己尋找理論依據,說至聖先師孔子正是變法的始祖。由此可以看出兩點:一是在中國要進行變革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中國搬動一張桌子都要流血。康有為為了儘量為自己的變法尋找到一個盾牌,竟然使出了這麼異想天開的招數。二是康有為真是書生氣十足,迂腐之至,找個靠山也要到歷史裡面去找,拿出孔子來嚇唬人。怪不得後來他一門心思抱光緒的大腿,就是不肯考慮考慮太后老佛爺。
康有為還有一本書叫做《大同書》,這本書應該說是他自己畢生功力之所聚,不是敷衍之作了。一個學者的思想,應該具備超越現實,穿透未來的特性,不能把眼光僅僅放在現實的政治鬥爭和社會改革上,而這本書儘管其中的觀點在現在看來是幼稚可笑的,但卻正好體現了康有為的學者特點。在這本書中,康有為把儒家“仁”的思想、佛家普渡眾生的思想、基督教的救世思想、資本主義民主觀念和一些模糊的空想社會主義觀念摻雜在一起,用《禮記·禮運篇》裡的“大同”說法作為題目,寫了長達10部30卷20萬字的著作。在書中他描繪的未來世界的美好景象:社會產品極大豐富,人人按需分配,國家、階級、民族、種族這些分別全都已經自動消亡,人人享受民主,不再有剝削和壓迫,甚至就連動物也不再遭受人類的奴役和宰殺,因為人類發明了一種食物,其味道比動物的肉還要鮮美,完全可以替代動物的肉……這些描述體現了康有為超凡的想象力和敢於打破一切舊制度、舊思想的勇氣,但是同時這些描述也無異於空中樓閣,在現實中根本不可能實現。古今中外的無數事實已經證明,在人間永遠不可能建成天國。凡是這樣的嘗試,最終都將走向其反面…地獄。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就是這樣的例子。而康有為本人也隱約意識到這一點,所以這本書他斟酌再三才發表了前兩部,死後才由其弟子全部印刷發行。此書最初名為《人類公理》,他自己還曾自豪地說:吾既聞道,既定大同,可以死矣!”這固然體現出他追求永恆真理的理想,但是也表現出他本人那種過分的自信。康有為一生,從自己的個人功績的角度說一直有一個最大的夢想,就是把自己變成像孔子一樣的聖人,後人都信奉他所創立的學說,在他所設想的社會里生活。總的說來,從康有為的三本著名著作和他整個的思想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產生於近代中國特殊歷史條件下的學者和思想家,他所進行的政治改革,都是以他這些思想為指導原則的。然而他並非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僅憑這些奇思妙想,書生意氣,終究難成大事,所以最後戊戌變法走向失敗,也是順理成章的了。
變法與政變(1)
魯迅先生說,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夢醒了無路可以走。
光緒皇帝和維新派為了變法圖強,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