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譯文】
不賢的人也都心存五常,只是才能低下達不到,沒有成為完美的賢人,並非狂妄愚蠢得身上沒有一點道德和才能。道德有高下,才能有大小,做官供職,都想在職努力效勞。《尚書·皋陶謨》所說的那些無用的官,《周易》所說的那些房子裡的人,還是能夠有點用處的,怎麼能說空空的沒有人呢?《詩經·大雅·文王》說:“眾多有才能的人,周文王依靠他們使國家安寧。”這是說文王獲得的賢人多,不賢的人少。現在看來,《周易》應該說“靜悄悄的人很少”,《尚書·皋陶謨》應該說“各種官職中不要只安置很少幾個起作用的”。用“很少有人”來形容,是可以的;說“空空”得沒有一個人,也太過分了。
【原文】
27·10五穀之於人也,食之皆飽。稻梁之味(1),甘而多腴(2)。豆麥雖糲,亦能愈飢(3)。食豆麥者,皆謂糲而不甘,莫謂腹空無所食。竹木之杖,皆能扶病。竹杖之力,弱劣不及木。或操竹杖,皆謂不勁,莫謂手空無把持。夫不肖之臣,豆麥竹杖之類也。《易》持其具臣在戶(4),言無人者,惡之甚也。《尚書》眾官,亦容小材(5),而云無空者(6),刺之甚也。
【註釋】
(1)梁:應作“粱”,形近而誤。粱:品種較好的穀子。
(2)腴:(y*餘):美味。
(3)愈:勝過。
(4)持:掌握,瞭解,其:疑與“具”形近而衍。具臣:備位的官員。
(5)容:容納,包括。
(6)無空:即“毋曠”。
【譯文】
五穀對於人,吃了它們都會感到飽足。稻穀的味道,甘甜很鮮美。豆、麥雖然粗糙,但也能充飢。吃豆、麥的人,都說它們粗糙不甘甜,卻不會說肚子空空沒有吃的東西。竹子和木頭的柺杖,它們能扶持病人。竹柺杖的支撐力,弱小趕不上木頭的。有人拿著竹柺杖,說不剛勁有力,卻不會說手空空的沒有扶持的東西。不賢的臣子,就像豆、麥、竹杖之類。《周易》的作者明知道備位充數的官吏在家,卻說屋裡沒有人,這是厭惡他們得很。《尚書·皋陶謨》說到的各種官員,也包括多少有點才能的人,卻說不要空設官職,這譏刺得太厲害了。
【原文】
27·11《論語》曰:“大哉,堯之為君也!蕩蕩乎民無能名焉(1)。”傳曰:“有年五十擊壤於路者,觀者曰:‘大哉,堯德乎(2)!’擊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堯何等力!’”此言蕩蕩無能名之效也。言蕩蕩,可也;乃欲言民無能名(3),增之也。四海之大,萬民之眾,無能名堯之德者,殆不實也。
【註釋】
(1)蕩蕩:形容廣大。引文參見《論語·泰伯》。
(2)疑“堯”下奪一“之”字,後文複述此語作“大哉,堯之德乎”,可證。
(3)欲:“言某某,可也;而言某某,增之也。”本書多此文例,故疑“欲”是因下文“欲言民無能名也”而衍。
【譯文】
《論語·泰伯》說:“堯作為君主,真太偉大了!他的德行浩大無邊,老百姓竟不知道怎麼稱讚他。”傳書上說:“有個五十歲的老頭在路上玩擊壤的遊戲,旁觀的人說:‘堯的功德真偉大!’玩擊壤的老頭則說:‘我太陽昇起就勞動,太陽落山才休息,鑿井喝水,耕田吃飯,這裡邊堯有什麼樣的力量!’”這種說法是要證明堯的功德浩大無邊,沒有一個人能說得出來。說他功德廣大,可以;要說老百姓竟不知道怎麼稱讚他,是誇大。四海浩大,萬民眾多,竟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堯的功德,恐怕不是事實。
【原文】
27·12夫擊壤者曰:“堯何等力”,欲言民無能名也。觀者曰:“大哉,堯之德乎”,此何等民者,猶能知之。實有知之者,雲無,竟增之。
【譯文】
其實,玩擊壤遊戲的人說:“堯有什麼樣的力量呢”,是想說老百姓竟不知道該怎麼稱讚他。旁觀的人說:“堯的功德,真偉大啊”,這是什麼樣的老百姓,就能知道堯的功德偉大。實際上確有知道堯功德偉大的,卻說沒有,全是誇張。
【原文】
27·13儒書又言:“堯、舜之民,可比屋而封(1)。”言其家有君子之行,可皆官也。夫言可封,可也;言比屋,增之也。
【註釋】
(1)引文參見陸賈《新語·無為》。
【譯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