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孔子罪子路者也。已非人君(12),子路使門人為臣,非天之心而妄為之,是欺天也。周公亦非天子也,以孔子之心況周公,周公必不安也。季氏旅於太山(13),孔子曰:‘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14)!’以曾子之細,猶卻非禮,周公至聖,豈安天子之葬?曾謂周公不如曾子乎?由此原之,周公不安也。大人與天地合德(15),周公不安,天亦不安,何故為雷雨以責成王乎?”
【註釋】
(1)簀(é則):竹蓆。
(2)睆(huǎn緩):美好,漂亮。
(3)大夫之簀:在周代,大夫的地位比士高一級,按禮規定,大夫的席子,士是不能享用的,所以這個童子這樣說。
(4)元,曾元,曾參的兒子。命元易簀:據《禮記·檀弓上》記載,曾參聽到侍童的話以後,馬上叫曾元撤換席子,但是剛換過,還沒有躺好,他就死了。
(5)不(fǒu否):同“否”。
(6)子:孔子。
(7)子路:參見8·3注(15)。臣:家臣。子路遣門人為臣:按照周朝的奴隸制度,只有大夫才能有家臣,孔子這時已經不是大夫了,沒有家臣,子路叫門人充當孔子的家臣,負責料理後事,是準備以大夫之禮來安葬孔子。
(8)病間:指病情轉輕。
(9)曰:孔子說。
(10)由:仲由,即子路。
(11)為:通“偽”。假裝。此事參見《論語·子罕》。
(12)人君:統治者的通稱。這裡指大夫。
(13)季氏:指季康子。參見28·26注(1)。旅:古代祭山稱“旅”。太山:即泰山。
(14)林放:魯國人,曾向孔子問過禮,得到孔子的賞識。曾謂泰山不如林放:按照周禮規定,只有周天子、諸侯才有資格舉行“旅”祭,季孫氏是大夫,所以孔子對其加以譏諷,說季孫氏居然去祭山,泰山之神難道還不如林放知禮,竟然接受不合符禮的祭祀。以上事參見《論語·八佾》。(15)大人:聖人,賢人。大人與天地合德:指聖人的德行與上天完全一致。參見《周易·乾卦·文言》。
【譯文】
又問:“魯國季孫氏賜給曾子一張席子,曾子病了就睡在這張席子上。
侍童說:‘華麗漂亮的席子,是大夫享用的席子。’曾子聽了感到慚愧,叫曾元撤換了這張席子。按禮制,大夫享用的席子,士子不能躺在上面。而今周公,只是臣子,用天子的禮節安葬他,他的魂魄如果有靈知,將會安心不會呢?”回答說:“成王這樣做,是上天授意的,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責難說:“季孫氏賜給曾子的大夫享用的席子,難道是曾子自己製造的嗎?為什麼偏偏會感到不安呢?孔子病重,子路派門人充當孔子的家臣。孔子病勢轉輕,就說:‘很久以來,仲由就幹這種弄虛作假的事了!我本來沒有家臣,卻硬裝做有家臣。我欺騙誰呢?欺騙上天嗎?”孔子這段話是責備子路的。自己不是大夫,子路派門人充當家臣,不符合天的心意,而隨便這樣做,這是欺騙上天。周公也不是天子,用孔子的心比照周公的心,周公一定會感到不安。季孫氏旅祭於泰山,孔子說:“竟然認為泰山之神不如林放知禮啊!”憑曾子的低下地位,尚且拒絕作違背周禮的事,周公是大聖人,怎麼能夠安心於用天子的禮節來安葬自己呢?竟然認為周公不如曾子嗎?據此推究這件事,周公會感到不安的。聖人的德行與天地完全一致,周公感到不安,上天也會感到不安,為什麼有意降下雷雨用來譴責成王呢?”
【原文】
55·13又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1)’。武王之命,何可代乎?”應曰:“九齡之夢(2),天奪文王年以益武王(3)。克殷二年之時(4),九齡之年未盡,武王不豫(5),則請之矣。人命不可請,獨武王可。非世常法,故藏於金縢;不可復為,故掩而不見。”難曰:“九齡之夢,武王已得文王之年未(6)?”應曰:“已得之矣。”難曰:“已得文王之年,命當自延。克殷二年,雖病猶將不死,周公何為請而代之?”應曰:“人君爵人以官,議定,未之即與,曹下案目(7),然後可諾。天雖奪文王年以益武王,猶須周公請,乃能得之。命數精微(8),非一臥之夢所能得也。”應曰:“九齡之夢能得也(9)。”難曰:“九齡之夢,文王夢與武王九齡,武王夢帝予其九齡,其天已予之矣,武王已得之矣,何須復請?人且得官,先夢得爵(10),其後莫舉,猶自得官(1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