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部分,論衡全譯,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53·15賢君之立,偶在當治之世,德自明於上,民自善於下,世平民安,瑞祐並至,世則謂之賢君所致。無道之君,偶生於當亂之時,世擾俗亂,災害不絕,遂以破國亡身滅嗣(1),世皆謂之為惡所致。若此,明於善惡之外形,不見禍福之內實也。禍福不在善惡,善惡之證不在禍福。長吏到官,未有所行,政教因前(2),無所改更,然而盜賊或多或寡,災害或無或有,夫何故哉?長吏秩貴(3),當階平安以升遷(4),或命賤不任,當由危亂以貶詘也(5)。以今之長吏,況古之國君(6),安危存亡,可得論也。

【註釋】

(1)嗣:子孫,後代。

(2)因:因襲,遵循。前:指前任官吏。

(3)秩:官吏的俸祿。這裡指祿命。

(4)階:憑藉,藉助。

(5)貶:降職。詘(chù觸):同“黜”。罷免。

(6)況:推論,比擬。

【譯文】

賢君登位,剛巧遇到社會註定該當安定的時代,在上的君王的道德自然很好,在下的老百姓自然良善,天下太平百姓安樂,祥瑞福祐,一齊到來,世人就認為這是賢君所帶來的。無道的君王,剛巧生逢社會註定該當變亂的時代,世道混亂社會不安定,災害接連不斷,竟至於國破身亡子孫後代斷絕,世人都認為這是政治不良所造成的。諸如此類的說法,只看到善惡的表面現象,沒有看到禍福的內在實情。遭禍受福不在於為善或為惡,善惡的驗證也不在於遭禍還是受福。地方官上任,沒有什麼作為,施政教化完全因襲前任的做法,沒有什麼更改變動,然而盜賊或許多或許少,災害有時有有時無,這是什麼緣故呢?如果地方官命中註定要做大官,就該當藉助安定局面而得到升遷提拔,或者他的命賤享受不了當官的福份,就該當因為社會危亂而受到降職罷免。用現在的地方官的情況,去比照古代的國君,國家的安危存亡,產生的原因,就可以得出結論了。

自然篇第五四

【題解】

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漢儒認為“天者,群物之主也”(《漢書·董仲舒傳》),“天地之生物也,以養人”(《春秋繁露·服制象》)。班固等人的《白虎通德論》則認為天是“居高理下為人鎮”的統治者。他們把人間的一切都說成是天有意安排的。王充在本篇裡集中批判了這種神學目的論,闡述了他的自然觀。

王充認為,天地都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人和萬物都是天地運動施放出來的“恬淡無欲,無為無事”的“氣”構成的,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天地合氣,萬物自生”。俗儒“以為天生五穀以食人,生絲麻以衣人”,是“不合自然”的說法“未可從也”。

繼《譴告篇》之後,王充在本篇中用“自然無為”的自然觀,進一步批判了俗儒鼓吹的自然災變是上天用來譴告君王的謬論。他認為,“夫天無為,故不言。災變時至,氣自為之”,“氣變之見,殆自然也”。他明確指出,譴告說的產生,是政治腐敗的結果,“譴告之言,衰亂之語也。”是俗儒根據亂世中人們“相譏以禮”的道理,“以心推況”出來的主觀臆造。

但是王充把“天道無為”的自然觀,錯誤地應用到社會歷史領域,把“無為”作為人類活動的最高準則,對社會現象作出了不科學的解釋。

【原文】

54·1天地合氣(1),萬物自生(2),猶夫婦合氣,子自生矣。萬物之生,含血之類(3),知譏知寒。見五穀可食,取而食之;見絲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說以為天生五穀以食人(4),生絲麻以衣人(5)。此謂天為人作農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然(6),故其義疑,未可從也。試依道家論之(7)。

【註釋】

(1)氣:又稱元氣。參見4·1注(4)。

(2)王充認為,萬物是由物質性的“氣”自然形成的,這種自然觀是與天是有意識地創造萬物的觀點相對立的。

(3)含血之類:含有血氣的動物,這裡指人類。

(4)食(sì飼):通“飼”。食人:給人吃。

(5)衣(yì義):作動詞,穿。衣人:給人穿。

(6)自然:自然而然。

(7)道家:以先秦老子、莊子關於“道”的學說為中心的學術派別。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學說。道家學說以老莊自然天道觀為主,強調人們在思想、行為上應效法“道”的“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政治上主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甜妻:厲先生的私寵

秋二月

罌粟妖妃

笑傲網路

炮灰npc成了全員白月光

枕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