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鴻一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6部分,好萊塢之王,津鴻一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信,要知道阿德里安可是親口承認這不是自己的作品,這是“大衛?林奇的作品”。
毫無辦法的林奇只好退回了家中,好好的一天就這麼毀了。接下來幾天同樣出不了屋子,不過他總算搞清楚了事情的緣由,雖然不知道那個和自己毫無交集的奇蹟導演怎麼會說這麼一句話,但他還是迅速通知了家人、朋友和經紀人,並透過經紀人發表宣告,自己對阿德里安先生這部作品沒有提供任何幫助,自己也和阿德里安先生沒有任何交集,至於為什麼阿德里安先生回這麼說,還請去問他自己比較好,當然,他很尊重阿德里安先生這樣的年輕導演,也很希望有合作的機會之類的場面話也說了一大通。
林奇這樣堅決的表態之後,記者們又開始…迷…糊了,事實上,既然兩人之間毫無關係,那麼阿德里安為什麼會說這種話呢?在他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艾伯特的影評出爐後又一篇頗具分量的影評刊登在了《洛杉磯時報》上面,發表文章的只是個小有名氣的評論家,但內容卻讓人無法忽視,因為他的標題是:僅僅只是一個夢。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在前後兩個故事割裂的時候,也就是麗塔開啟藍…色…盒子的時候,煙霧繚繞之後,貝蒂或者說戴安正躺在床上睡覺,然後威脅導演亞當的那個牛仔開門走了進來,這時鏡頭切換,躺在床上的不是貝蒂或者說戴安,而是之前的那句腐爛的女屍。接著,牛仔笑了下,轉身又出去,鏡頭再切換,依然還是貝蒂或者說戴安躺在床上,然後第二個故事開始。
需要注意的是,貝蒂或者說戴安躺在床上的姿勢和那句腐爛的女屍一模一樣,然後當她開槍…自殺…時,倒在床上的姿勢依然和那句腐爛的女屍一模一樣。再透過第二個故事展現出來的種種細節,我們可以確定戴安很愛貝蒂,但貝蒂雖然對她有感情,卻不如她那樣濃烈,於是當貝蒂宣佈和導演亞當要結婚後,因愛成恨的戴安找到殺手要他殺了貝蒂,但當她發現貝蒂真正死了之後藍…色…的盒子良心的折磨讓她痛不欲生,最終吞槍…自殺。”
整篇文章詳盡的分析了貝蒂/戴安和麗塔/貝蒂之間的感情關係,然後將後面的人物和前面的人物一一對號入座,比如後面的導演有權有勢,所以前面的夢中,他不僅被黑道所威脅,老婆還跟油漆工***,最後破產不得不屈服。又或者貝蒂、戴安、麗塔這幾個名字的關係轉換,以及戴安心裡對貝蒂的美化,還有和麗塔對臺詞時候和試鏡時的兩場表演的不同氛圍等等,不得不說,這個傢伙相當的細心。
這篇報道後很快引起了熱烈的反響,無論是普通觀眾們還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影評人都開始討論起來,有很多人支援的也有不少人反對的,反對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既然是夢中,既然是夢醒後吞槍…自殺…,那麼為什麼會夢到腐爛的女屍?
支援人的自然要維護“做夢”這個說法,畢竟好不容易有個符合邏輯的解釋,於是各種理由都被提了出來,比如既然是做夢,有不符合邏輯的地方很正常,奇蹟導演或者正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引導大家的思路。至於一邊尋找著邏輯一邊又說又不合邏輯的地方很正常會不會有些奇怪,那就不是他們要考慮的事情了。
總之,熱烈的爭論又開始了,在短短的不到一週的時間裡,《穆赫蘭道》在戛納的聲望又提升了一截,儼然成了電影節上最為熱門的電影,到這裡參加電影節的人們要是不去劇院了看上一場,都不好意思和別人聊天。
然後,很快又影…迷…火上澆油,在網路上發表了“奇蹟導演是在向大衛?林奇致敬”這樣的帖子。
“只要有人看過大衛?林奇的所有作品就會發現,阿德里安這部新作有著多少典型的‘林奇式’風格的語彙和場景:忽明忽暗的吱吱作響的電燈,神經質的敘述者,面目猙獰的神秘人,歌者已倒在舞臺上卻仍然嘹亮繞樑的歌聲,還有著諧仿黑…色…電影的情節:失憶的…性…感女人,穿著風衣墨鏡的高壯白種男人等等等等。阿德里安之所以在首映之後宣稱這實際上是大衛?林奇的作品,原因就在於,這是一部致敬之作!”
這是那個影…迷…帖子中的一小段,接下來更是詳細的剖析了《穆赫蘭道》和林奇的那些作品的相似之處。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寫文章的人原本曾是阿德里安的影…迷…,他是那種小眾電影的愛好者,林奇的那些詭異電影正和他胃口,也因此喜歡往歐洲電影節跑。
當初是因為《兩杆大煙槍》以及《低俗小說》喜歡上了阿德里安的,在他開始執導主流電影后又隨之離開,這次來到戛納來聽說他又有新作參賽,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