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李太爺送精米
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8章 李太爺送精米,穿成女屠夫後,全村去逃荒,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番訴說,眾人知道曾家的逃難歷程,此時已經凌晨3點了。
程顧卿催促道:“你們快去睡,明天還要早起。”
程顧卿和曾氏以及徐老三留下,喊曾家夫妻去睡覺,這麼多天,防這防那,想必沒能安穩睡一覺。
曾氏留下來照顧小女娃翠妞,程顧卿留下來頂替徐老二值夜,讓他和徐老大去睡覺。
等過1個時辰後,村長的銅鑼會響起,熬一熬就天亮了。
曾氏時不時替女娃換毛巾,擔心地問:“阿孃,翠妞應該沒事吧。”
小女娃今年2歲,比肥團大一個月,可身形,是肥團的一半,小嘴巴抿得緊緊,時不時發出低沉的呻吟聲。
曾氏有點擔心。
二弟留下兩個娃子,還有後,還有人替他燒香上墳。三弟呢?才16歲,說沒就沒。
又想到父母,阿爹有點老古板,規矩嚴,但對自己真心好,徐家的聘禮,如數珍珠地讓帶回去,不貪一分彩禮。
阿孃對自己更好,軟磨硬泡,勸說家裡人送自己去繡娘處學繡技,將來能有一技之長,在婆家能立足。
只不過幾個月,他們就死了,陰陽相隔,連最後一面也沒看到。
想著想著,曾氏偷偷拿出帕子,抹了抹眼淚。
徐老三在一邊靜悄悄,摟著曾氏,沒說話。
徐老三不放心曾氏,沒有去睡覺,一起照顧小女娃。
程顧卿當做不知道,別人傷心落淚,有人喜歡安慰,有人喜歡遠離人群不說話。
不知道曾氏屬於哪種,乾脆什麼也不做。
哭累了,自然不哭。
日出東昇,日子照常,準時的鬧鐘村長早早敲起銅鑼,沒有一個人能逃出他的魔掌,包括謝家人,還有後來加入的李太爺。
李太爺是個熱心腸地,一早找上程顧卿,扛了20斤大白米過來,笑著說:“這些米,熬米湯,養人,給曾家三個娃子吃。”
怪可憐的,瘦成皮包骨,小小年紀,一點嬰兒肥都沒有,臉上顴骨高聳起,穿上衣服,像掛在衣架上,可憐見人囉。
程顧卿沒有不好意思,自然地接過來,感激地說:“李太爺,俺就不跟你客氣了,家裡缺大白米,你是及時雨,送來的正是俺們需要的。”
李太爺樂了,見程娘子不把自己當外人,心裡也高興,開懷地說:“俺們哪分你我,你們救了俺一家兩次,這份恩情,三生三世也回報不了。”
程顧卿擺了擺手,假裝生氣地說:“什麼救命之恩的,別說了,再說,顯得生分了,俺可欣賞李太爺你了,樂善好施,肯定有福報的。”
說實話,程顧卿挺喜歡李太爺一家,做人做事有規矩,知恩圖報,還懂得進退,不給人添麻煩。
這兩天一起逃難,步驟和徐家村一致,從不抱怨。
徐家村做什麼,他們跟著做。一點城裡人的嬌氣也無。
最重要是聽話,真心待人,有事說事,沒事不造事。
大家相處的和諧融洽。
然而徐家村和謝家相處,有道無形的鴻溝,大家只維持表面的客氣,做個臨時搭夥人。
除了阿瞞和媛姐兒偶爾過來找娃子玩,謝嬤嬤和錢婆子卿卿我我聊天。
其他人幾乎無交談。徐家村和謝家全例行公事地安排行程。
或許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字面意思的淋漓演繹。
程顧卿無所謂,徐家村也無所,同樣謝家也無所謂。
李太爺聽到程顧卿的誇讚,嘿嘿傻笑,小老頭一把年紀,和村長越活越過去,不過生性比村長豁達。
拱了拱手,實話實說地問:“程娘子,你們還有地蛋子嗎?這玩意比大白米還好吃,火烤,特別香哩。”
李家和王家喜歡吃,也喜歡做,太方便了,煮熟,烤熟,就能吃。
特別對於王家兩個兒媳,更加傾向煮土豆。
兩個兒媳在王家哪幹過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最好的食材,在她們面前,和煮豬食差不多。
至於李家兩個孫媳婦,稍微強一丁點,做的吃食,勉強能入口。
李小姐更不用說了,被王姑爺寵了那麼多年,手藝全廢,煮個飯不夾生,算得上沒忘本了。
搞得歡兒老是喜歡待著程娘子家。還特意帶上口糧,說和文博一起吃飯,家裡這邊不用煮他的。
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程顧卿秒懂,李太爺是變相要地蛋子。
想到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