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一點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2章 身心俱疲,大唐之驚夢,歲月一點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忠嗣身兼四鎮節度使,功名日盛,李林甫又恐王忠嗣會入朝為相,心忌恨而欲去之。
而王忠嗣多次上言安祿山必反,使得安祿山對王忠嗣怨恨不已,而王忠嗣乃四鎮節度使,更是百戰百勝,這都讓安祿山更是忌憚不已,巴不得立即除去而後快。李林甫和安祿山有了共同目的一拍即合,輪番的向李隆基進讒言,無奈之下,王忠嗣只好固辭兼河東和朔方節度使。
經過這一番被當朝權相李林甫,以及邊關重將安祿山打擊的王忠嗣感到心寒,也感到了十分的不安。王忠嗣的不安不是對自己,而是對大唐天下,聖人已經不是以前那個銳意進取的聖人了,已經變得貪圖享受親小人遠賢臣的無道昏君了,面對勢力愈發龐大野心勃勃的安祿山,王忠嗣不得不未雨綢繆,為大唐盡上一份心意!
王忠嗣以部將哥舒翰為大斗軍副使,李光弼為河西兵馬使、充赤水軍使。哥舒翰父祖本突騎施別部酋長,李光弼父是契丹王楷洛之子。二人皆以勇謀為王忠嗣所寄重。
對於哥舒翰和李光弼這等良將,王忠嗣預感自己在李林甫和安祿山的聯手打擊下,將可能會被罷黜,於是就提拔了包括李光弼和哥舒翰在內的一批良將,以此期待將來他們能牽制安祿山。
王忠嗣的預感是正確的,只過數月,李隆基欲使王忠嗣攻取石堡城,王忠嗣上奏:“石堡城險固,吐蕃派重兵守衛,現在去攻,必然要傷亡數萬人,恐所得不如所失。不如暫且秣兵厲馬,等有機會再攻取。”
李隆基聽後不高興,這時將軍董延光認為上位的時機到了,就自請將兵攻石堡城,李隆基大讚,就命王忠嗣派兵助戰。
王忠嗣不得已奉詔,只是令河源軍都督西門慶助之,以區區兩萬河源軍根本達不到董延光的數量,而且西門慶還沒有完全按延光的意圖行事,這讓董延光對王忠嗣怨恨不已。也讓李隆基對王忠嗣更加不滿。
李光弼勸諫道:“大夫因為愛惜士卒,不想使董延光立功,雖然迫於聖人的詔書而派兵助之,實際上卻阻其計謀。今以數萬兵授於延光,卻不立重賞,士卒怎麼肯為他盡力呢!然而攻石堡城是聖人的意圖,如果董延光無功,必然要歸罪於大夫。大夫軍府充實,為何愛數萬段帛而不杜絕其讒言呢?”
王忠嗣嘆道:“以數萬士卒的生命而爭得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敵,不得也無害於國,所以我不想做這等事。況且經過張博的打造,河源軍完全能夠拖住吐蕃軍對大唐的襲擾,攻打石堡城非明智之選。王忠嗣今日受責於天子,不過以金吾或羽林一將軍歸宿衛,其次不過貶為黔中一長史或司馬。我怎麼能以數萬士卒的性命來換取一官半職!”
隨即王忠嗣又真心實意的對李光弼道:“你是真心為我,但我的志向已決,請不要再說。只望你等今後以大唐江山為重,以大唐百姓為重!”
董延光過期未能攻克石堡城,遂上言誣陷王忠嗣阻撓軍計,李隆基大怒,李林甫藉機使濟陽別駕魏林進讒言:“王忠嗣曾自言幼養宮中,與太子關係親密。是想擁兵以尊奉太子。”
於是將信將疑的李隆基下敕徵王忠嗣入朝,委三司審問。三司按王忠嗣罪奏其罪當死。
在李隆基特意為王忠嗣論罪的朝會上,針對王忠嗣的彈劾聲浪一波接著一波,王忠嗣自從進京之後就預料到了這種結局,因此也顯得很是鎮靜。
王忠嗣是鎮靜自若,但太子李亨就有些坐立不安了。接連不斷的針對自己的陰謀發生,導致身邊親近的人死傷一片,李亨已經是身心俱疲,也如驚弓之鳥。
李亨知道,此刻朝堂上所有針對王忠嗣的彈劾,都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實際上要針對的都是他這個東宮太子。
御史言官們含沙射影,都在暗指王忠嗣是與他這個太子以及駙馬都尉張垍等暗中勾結,企圖篡位奪權。在這等誅心的一浪浪無中生有的攻擊下,就連鎮靜的王忠嗣都承受不住了,難以應付。
李亨焦急的看向各位大臣,最終感到絕望,滿朝文武幾乎成為了李林甫的爪牙,都在不住的張嘴向自己發出一支支的毒箭,都恨不得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後快。
李亨將求助目光望向了丹墀上的高力士,只是高力士也已經選擇明哲保身,況且在這種朝會上,高力士畢竟是一位宦官,是沒有什麼發言權。
就在李亨心生絕望心如死灰的時候,李隆基一擺手,高力士一聲高呼“肅靜”使得場面一頓,滿朝文武聽到李隆基道:“太子,你身為儲君,對適才滿朝文武大臣們彈劾王忠嗣的罪名,你是如何看待?”
“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