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士兵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掃蕩(三),越戰的血,遠征士兵,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聽完拉吉爾的一番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蘇聯軍隊好像並不怎麼會打仗!
這不……就連我這個從沒有到過阿富汗的人也知道在山區不適合使用裝甲部隊或是其它機械化部隊,但蘇聯軍隊卻是大量使用。
之前的使用可以說還有點道理……他們第一階段的目標是阿富汗政府軍,是控制阿富汗的城市和交通,那這時候坦克裝甲車是必須的。
但是到了這時候……在對游擊隊進行掃蕩的時候他們還是依賴裝甲部隊……這就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了。
不過想想覺得這似乎並不奇怪……蘇聯可是一個平願佔全國總面積百分之六十的國家,而且他們很少有打什麼山地戰、游擊戰……不管是一次大戰還是二次大戰,蘇聯打的都是傳統戰……甚至到現在雖然說蘇聯的軍工和科技也是頂尖的,但卻也是幾十年沒打過仗了。
於是就出現一個讓人感到意外但卻又十分正常的現像……他們過於依賴現代化裝備,不適應阿富汗這種山地戰或是不願意拋棄現代化裝備進入山區與阿富汗游擊隊作戰。
相反,倒是我們這些來自中國的部隊……卻是打游擊戰的祖宗,所以只要一看地形資料就知道現代化裝備甚至過重的裝備都不能帶太多。
事實也證明我的想法是正確的……在其後的戰鬥中,蘇聯軍隊就體現出各種不適應,後來甚至還從越南聘請了顧問來指導蘇聯部隊對付阿富汗游擊隊……
這聽起來似乎很可笑,越南可是蘇聯的小弟誒。蘇聯竟然要從越南聘請軍事顧問來指導他們作戰……但戰場的現實就是這樣,不管你在什麼地位,只要你沒有經驗無法適應這裡的戰場,就必須得低頭。否則,你就得面對更多的傷亡,或是毫無進展的戰事。
“營長!”聽完了拉吉爾的話後,趙敬平就皺著眉頭說道:“這麼看來……咱們似乎沒有多大的發揮空間!”
我明白趙敬平這話裡意思……很明顯的,蘇聯的掃蕩只是還沒搞清狀況的瞎打……他們能對游擊隊造成的傷害僅僅只有空中力量及對糧食的蒐括。
糧食蒐括方面我們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只需要購買糧食然後透過巴阿邊境送到游擊隊手中就可以了嘛。這一點美國佬肯定會不遺餘力的做到……他們有的是錢!
至於那空中力量嘛……一方面是這種打法對游擊隊的傷害極其有限,這時候蘇聯方面的空中力量還十分薄弱……主要原因是空中力量會給後勤補給帶來十分沉重的負荷,比如直升機……這玩意打出去的子彈、導彈和油料都需要後勤補給,粗略估計一個直升機團每天需要的補給都達到近400噸,而因為阿富汗沒有鐵路而且還是個內陸國家……內陸國家就無法使用海運,所以補給完全靠汽車運輸,於是每天能從蘇聯運送來的補給能達到1500噸就不錯了。
那麼很自然的。蘇聯軍隊為了保持大量的裝甲車、坦克、步戰車、汽車以及士兵的補給,就必須儘量減少後勤的負擔,也就是減少空中力量的使用。
這也是符合蘇聯入侵阿富汗第一階段的國情的……第一階段蘇聯要面對的是阿富汗政府軍,要攻陷並佔領接著駐守的是阿富汗城市和交通線,所以當然要以陸軍為主。
於是這時蘇軍與阿富汗政府軍的空中力量總共才不過幾十架次……具體有多少架我無從得知,因為就連拉吉爾也不知道,他知道的是蘇聯裝備阿富汗政府軍的直升機還不到十架。
十萬的阿富汗政府軍……直升機還不到十架。可想而知這空中力量有多薄弱了。
另一方面則是我們自己本身就沒有防空武器……咱們帶的可都是些步槍、火箭筒、迫擊炮之類的玩意,就算我們想拿蘇軍的空中力量開刀也毫無辦法。
也就是說……蘇聯軍隊雖是名為掃蕩,但對游擊隊卻可以說是無能為力。
另一方面游擊隊對蘇聯軍隊也無能為力……開玩笑,蘇聯軍隊手裡多的是炮兵、裝甲兵和各種重武器,游擊隊只要一走出山區只怕就再也沒有回去的機會了。
那我們還進入阿富汗幹嘛……
我們要的是打一場仗立威不是?但這樣的情況還進入阿富汗……只怕也會落得像游擊隊一樣的下場,就是在山區裡躲避蘇聯軍隊的搜捕,根本不敢與蘇軍硬碰硬。
會議室裡的幹部們也都是知道這些……所以個個議論紛紛討論著這個問題,但討論來討論去,誰也拿不出一個可行的計劃。
“營長!”趙敬平在旁勸說道:“鑑於是這麼個情況……我認為蘇聯的掃蕩對游擊隊的威脅並不大,再加上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