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隨竹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渭水文王聘子牙 3,白話封神演義新,清風隨竹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王帶領著文武百官到了磻溪邊,他下令士卒在林外安營紮寨,囑咐他們保持安靜,以免驚擾到姜子牙。文王本人則下馬,與散宜生一起悄悄步行進入林中。 他們走到林子裡,看到姜子牙背對著溪邊坐著,顯得非常沉靜。文王靜靜地走到姜子牙的背後,站立在那裡。姜子牙雖然知道文王已經來到他的身後,但他仍舊保持著平靜,慢慢地唱起了歌: 西風起兮白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 五鳳鳴兮真主現,垂絲釣兮知我稀。 這首歌不僅表達了姜子牙對天地自然的感悟,也暗示了他對文王的到來早有預感,同時也流露出對天命和時運的深刻理解。文王站在姜子牙的背後,聽著這悠揚的歌聲,心中充滿了敬意和期待,知道自己終於找到了那位能夠輔助自己安定天下、興旺周室的大賢。 姜子牙結束了他的歌聲,文王用尊敬的語氣問道:“賢士覺得快樂嗎?”當姜子牙回頭看到文王時,他立刻放下手中的魚竿,俯身跪地表示敬意,並說:“臣民未能預知陛下駕臨,未能提前迎接,望賢王恕罪。” 文王急忙扶起姜子牙,並表示敬意說:“久仰先生大名,此前未能以恭敬之心來訪,我深感慚愧。今日特地齋戒誠心拜見,能得見先生尊顏,實為我一大幸事。”他隨即命散宜生協助姜子牙站立。 隨後,文王帶著笑容和姜子牙一同前往茅舍內。姜子牙再次行禮,文王也同樣跪拜以示敬意。文王說道:“長久以來,我仰慕您的高明智慧,但未曾有幸見面。今天能與您相見並聆聽您的教誨,真是三生有幸。” 這段對話充滿了文王對姜子牙的敬佩和期待。在這個重要時刻,兩位偉人的相遇,不僅是個人的緣分,也預示著國家未來的繁榮發展。 姜子牙謙虛地回應說:“尚(我)不過是個才華平庸的老者,文采不足以安定國家,武藝也不足以保衛國土,受到賢王如此重視,實在是羞辱了王輿,有愧於陛下的聖德。” 散宜生站在旁邊,勸說道:“先生不必如此自謙。我主與臣民沐浴齋戒,懷著虔誠之心,特地來聘請先生。當前天下局勢混亂,正是需要先生這樣的賢才。目前的天子遠離賢人而親近小人,沉溺於酒色之中,殘暴對待百姓,諸侯紛紛造反,民不聊生。我主夜不能寐,日日思考如何安定國家。我們早就仰慕先生的大德,知道先生隱居在溪邊山岩之中,因此特地準備了禮物來聘請先生。如果先生肯出山相助,對我王和百姓來說都是莫大的幸事!先生為何要隱藏胸中的奇策,忍見百姓受苦?為何不展露您的才華,幫助這孤獨的國家,帶領百姓走出困境,恢復國家的和平與安寧?這將是先生留給世人的巨大恩德,不朽的仁義。” 說罷,散宜生展示了所帶來的聘禮。姜子牙看到後,立即命令小童收好聘禮。 散宜生見姜子牙堅拒不登鑾輿,便向文王提議,尊重姜子牙的謙遜之心,建議讓姜子牙乘坐文王的逍遙馬,而文王自己則乘坐鑾輿。 這一提議體現了對姜子牙高尚品德的尊重,同時也展示了文王對姜子牙的極高敬意。在這個時刻,兩位偉大人物的相遇,不僅是個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謙遜,更是兩位智者共同為國家和百姓著想的象徵。 隨著散宜生的提議,姜子牙終於接受了乘坐逍遙馬的安排,而文王則依然端莊地坐在鑾輿上。這一場面,無疑成為了一個歷史性的瞬間,預示著周室未來的繁榮與興盛。 文王最終還是坐在鑾輿上,而姜子牙則乘坐逍遙馬,兩人相互推讓數次後,終於達成了共識。這個場面,充滿了歡聲笑語,士兵們英姿勃發,伴隨著文王和姜子牙一起行進。在這個吉祥的日子裡,姜子牙,這位晚年而來的智者,近八十歲的他,終於來到了文王的身邊。 一首詩生動地描述了這一場景: 渭水溪頭一釣竿,鬢霜皎皎兩雲皤。 胸橫星斗沖霄漢,氣吐虹霓掃日寒。 養老來歸西伯下,避危拚棄舊王冠。 自從夢入飛熊後,八百餘年享奠安。 這首詩不僅描繪了姜子牙的高尚形象和卓越才華,還預示了他和文王的相遇將為周室帶來長久的和平與穩定。姜子牙的到來,就像是天賜的賢者,他的智慧和策略將幫助文王穩固江山,享受長達八百餘年的安寧。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文王成功聘請姜子牙進入西岐後,整個城市充滿了歡快和期待的氣氛。人們爭相觀看,無不對這位智者的到來感到欣喜。姜子牙一到朝門,就下馬行禮,文王在殿上接見他。姜子牙行完禮後,文王便封他為右靈臺丞相,以表彰他的智慧和才能。 姜子牙謝恩後,文王在偏殿為他設宴,百官們紛紛前來祝賀,並相互舉杯對飲。這個時刻標誌著君臣之間的和諧合作,宛如龍虎得到了依靠。在姜子牙的治理下,國家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法制,每一件事都井然有序,每一步都規範有據。西岐開始興建丞相府,顯示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