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找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部分,毛澤東傳,沒事找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七月八日,也就是盧溝橋事變剛剛發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率先向全國發出通電,大聲疾呼:“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築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①
這是根據歷史發展程序提出的基本政治口號。這個口號,成了全國人民一致行動的具體目標。中國共產黨如果不能及時地提出這種具體目標,是談不上政治領導的。
國民黨政府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鑑於自身的統治已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也在進行抵抗侵略的準備。但他們沒有完全放棄對日媾和的幻想,仍希望把盧溝橋事變限制在“地方事件”的範圍內。他們對共產黨的疑忌太深了,在國共合作的談判中不斷橫生枝節,使談判遲遲不能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當時在延安擔任軍委參謀長的蕭勁光回憶道:“國家的危亡迫在眉睫,而我黨與國民黨關於建立統一戰線,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的具體問題的談判卻遲遲沒有結果。我們在延安的同志都如坐針氈,焦慮萬分。”②
面對這種複雜的局勢,毛澤東始終保持著沉著冷靜的態度,進行總攬全域性的考慮和部署。七月十四日,他在內部發出指示,提出當前工作的總方針。這個總方針包括兩個方面:“此時各方任務,在一面促成蔣氏建立全國抗戰之最後決心(此點恐尚有問題);一面自己真正地準備一切抗日救亡步驟;並同南京一道去做。”“蓋此時是全國存亡關頭,又是蔣及國民黨徹底轉變政策之關頭,故我們及各方做法,必須適合於上述之總方針。”③
毛澤東深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