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731、重複的恥辱,萬世血仇,苕面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原歷史:華北反擊作戰第一階段,谷壽夫的第六師團僥倖躲過第一次打擊!
1937年8月上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保定行營(後改為石家莊行營),任徐永昌為主任,林蔚為參謀長,督導河北作戰。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蔣某人(兼),宋哲元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劉峙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分負津浦、平漢路北段作戰指揮之責。
在固安方面,第53軍(軍長萬福麟)、王奇峰騎兵第4師之1團,守備永定河右岸靳各莊至東西龐莊一帶陣地;
周福成第116師守備永清附近由雙營至河津一線陣地,馮佔海第91師守備河津至東西楊村一線陣地;
第二十六路軍之騎兵檀自新第10師守備東西楊村至馬頭鎮一線陣地,與馮安邦第27師、張金照第30師、張華堂獨立第44旅的琉璃河、房山、黑龍關一線陣地構成一條長百餘公里的陣地。
在正面進攻的同時,日軍(第14師團,筆者注)一部開始迂迴到固安方面,準備穿插到我軍後側發起進攻並全殲我房山、琉璃河、涿縣一帶的守軍。
1937年9月13日夜,日軍第14師團之第59聯隊第二大隊派出7個偵察組,徒涉永定河,偵察對面陣地。發現我第53軍部隊很少,並聽到汽車西去的聲音,判定該軍(萬福麟)已擅自撤離,乃於次日(9月14日,筆者注)9時開始渡河。
在該部日軍渡過永定河後,立即揮師急進。結果與撤退中的馮佔海第91師遭遇,雙方展開混戰,第91師不支退卻。
日軍谷壽夫的第六師團於當日(9月14日,筆者注)14時開始渡河,16時到達對岸。碰到忙於撤退,沒有絲毫防備的周福成第116師,谷壽夫命令部隊一鼓作氣予以擊潰,然後向牛駝鎮開進。
書中交代,此時的河北平原正值雨季,連日大雨造成到處積水。日軍第六師團於16日因迷失方向,被困在牛駝鎮以東的大片積水區。
在水網地帶忙碌一天沒有結果,最終沒有搞清楚戰場位置,也沒有判明方向,谷壽夫命令部隊於17日退回牛駝鎮。
之後,該部日軍向西至辛橋,與當地守軍第三軍之第7師(師長李世龍)激戰,19日攻佔定興,20日到達徐水。
當日軍渡過永定河後,平漢線的日軍第二十師團即從長辛店向張金照第30師和張華堂獨立第44旅的陣地發起進攻。
第二十六路軍為鞏固其右側背,孫連仲於14日命令:“馮安邦第27師仍在原陣地拒敵南犯;檀自新騎兵第10師速佔領北拒馬河右岸河西務、桐村之線,並以一部向永定河右岸警戒;裴昌會第47師佔領北拒馬河右岸韓村至河西務之線,池峰城第31師以一部進佔桐村至馬頭鎮之線,其餘集結涿縣附近待命。”
15日拂曉,各部隊到達指定位置。當日8時許,日軍一部在裝甲車、大炮配合下,在望海莊附近企圖強渡北拒馬河,被裴昌會第47師擊退。17時許,日軍利用煙幕彈,再次強攻該處陣地,第47師苦戰不支,陣地被日軍攻佔。
在馮安邦第27師陣地對面的日軍混合兵種千餘人,於15日晨在10餘架日軍飛機掩護下,由楊頭崗強渡大石河,並以裝甲戰車20餘輛向該師陣地衝擊,我守軍兩連官兵大部傷亡,楊頭崗陣地失陷。
張金照第30師及張華堂獨立第44旅方面,日軍也於當日晨發起進攻,被我守軍擊退。
1937年15日晚,裴昌會第47師乘夜向日軍發起進攻,至第二天凌晨2時,攻入北桐村南部。
6時許,敵2000餘人(第14師團,筆者注)在戰車20餘輛的支援下,從望海莊、河西務等處強渡,將該路軍沿北拒馬河之守軍陣地分割成數段.與此同時,日軍大炮、飛機亦猛烈轟擊,戰況空前激烈,我守軍傷亡2000餘人。
至12時,日軍渡過北拒馬河的兵力總數約5000餘人,我守軍寡不敵眾,被迫向毛家營一帶退卻。
在馮安邦第27師陣地對面的日軍(第6師團,筆者注),於16日8時發起猛攻。激戰至14時,我守軍因傷亡過重,撤至琉璃河陣地。(馮安邦所部第27師損失過半,被迫退卻,大事去矣!)
至此,房山、涿州、固安、高碑店、定興防線全面崩潰,保定一線已經不可能擋住日軍,華北淪陷成為定局,蔣某人親自掛帥的“第一次反擊作戰”失敗!
這一階段全面失敗,應該追究責任的人可不老少!
第一個罪魁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