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魯迅的最後十年,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學術上可以說是“惡意”的。

算了,對於林先生,我還是充滿尊敬的。不過那些對於此文的吹捧我看就算了吧,魯迅是財富,但不是這樣使用的。這篇文章裡充斥著語言暴力的陰影,瀰漫的政治用語,和使人不舒服的治學態度,充其量也就是本類似在燒炭黨人中流傳的小冊子罷了。

本文轉自新浪論壇,不代表新浪觀點

1。國民黨的“現代化”

關於中國的現代化變革,國外的漢學家溯源較早,甚至及於19世紀中葉。由於歷史的延續性,在他們的著作中,也都論及國民黨政府在現代化方面的改革和建設。作為20世紀建立起來的國家政權,固然不可能排拒世界潮流的影響,僅就政權資源的積累考慮,仍然不能不重視經濟文化的發展,所謂國計民生問題。世界現代史證明,惟靠恐怖統治和意識形態宣傳是無法維持一個政權的較為持久的存在的。

如何評價1927年至1937年國民黨南京執政時期的“現代化”成就,國外歷史學家的看法並不統一。大體而言,有著這樣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這十年是國民黨的“黃金時期”,從根本上建立一個健全的政治制度,從而有可能為建立起一個強大、民主和繁榮的國家打下基礎,儘管這一希望因為日本的侵華戰爭而告流產;另一種意見,則堅持認為,國民黨政府是一個專制、腐敗、低效的政府,即使沒有抗日戰爭的干擾,也不可能實現中國所需要的經濟改革,因為國民黨的思想和組織未能形成中國所需要的現代的基礎結構。不過,對國民黨基本上持否定態度的美國學者易勞逸,在他的著作《1927…1937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流產的革命》中仍然對南京政府的一些成就作了肯定性的評述。在第六章裡,他這樣寫道:

中國在經歷了十個春秋之後,到1936年和1937年間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儘管還普遍存在著低效率和腐敗現象,但是,這個國家在政治上和領土上正日趨合一,其程度,至少從1915年以來是沒有過的。中國在許多方面正呈現出現代國家的特徵。例如,重新制定了新的法律條文,存在了將近一個世紀的不平等條約多數已被廢除。尤其是教育制度的發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根據官方的統計數字,在1931年至1937年間,小學生人數增長了86%,大學生人數增長了94%。在中國歷史上,國家的貨幣第一次得到統一。

物質方面的變化——至少在城市裡——給人的印象或許更加深刻。在許多大城市裡,現代風格的辦公大樓拔地而起,密如織網的大道穿過人口稠密的地區,水電供應系統遍佈在許多重要市區,一些中心地區的環境衛生也有了明顯的改善。收音機和捲菸、電影和汽車、卡巴萊餐廳和西式服裝的不斷增長,也同樣表明西方生活方式的影響。正如一個美國觀察小組在1935年所報道的那樣(儘管這篇報道有點過於熱情):“中國在所有領域裡,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同十年前甚至是五年以前相比,現代化將給中國帶來長達幾個世紀的深遠影響。”

……對於許多生活在城市的中國人來說,國民黨統治的十年裡,他們的生活無疑已經得到改善。西方的技術正在增進生活的舒適;物價的下跌對那些靠固定工資生活的人來說,意味著生活標準有了提高;同前十年或者後十年相比較而言,這段時期對不干預政治的人來說在政治上也較為穩定。因此,今天許多中國人回顧起南京政府時期,稱之為“黃金的十年”,就不足為怪了。

關於國民黨政府所取得的現代化成就,美國學者沃拉指出,其實許多是以它掌權以前即已取得的成就為基礎的。此外,還有像格拉斯·帕奧等學者以他們的研究,在中國經濟增長的背後得出實際上處於“停滯”的結論。易勞逸認為,十年間經濟增長的原因還不清楚;據他的推測,主要歸結於外國在華投資開設的工廠。此間,外資佔有中國工廠資本將近63%。還有學者的研究表明:1937年以前,中國任何地方有現代化經濟發展,大多要歸功於外國資本。而且,1932——1935年蕭條之後生產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1936年的好收成引起農民對工業品的新需求的結果,而不是來源於政府的政策。

事實上,從國民黨作為一個執政黨的基本理論和內部結構來看,它是不可能使現代化變革在“###”的前現代政體底下持續進行下去的。美國學者柯偉林分析指出,國民黨政府沿用孫中山的思想,即以吸引和利用外資來發展由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遏制私有企業和私人資本的擴張,是“對小資產階級有著深刻的不信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御膳房的小娘子

荔簫

影后馴養手冊

月滿流光

半窗淡月

熱帶雨淋

長老逼我當天師

春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