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魯迅的最後十年,披荊斬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卻同樣反對“迎合”,作“大眾的新幫閒”。他承認自己的“多疑”,而且為多疑作過辯護。然而,這絲毫無改於鬥爭的確定不移的目標。準確一點說,魯迅的敵人,都不是迎面而來的,而是來自上層,背後,內部,來自周圍,帶有“圍剿”性質。所以,魯迅的鬥爭也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鬥爭,而是反叛,反抗,突圍。他反叛社會,反叛所在的階級,反叛集體,直至反叛自己。他清醒地意識到,中國的每一個人,既被吃也曾吃人;而他自己,也幫助著排筵宴,做“醉蝦”的幫手。因此,他不斷地使自己從權力和罪惡中分裂出來,脫離出來,成為相對於權力系統的密集網路的一個活躍的反抗點。
自從為革命的夢境所放逐,魯迅選擇了上海作為鬥爭的最後一道壕塹。從20年代到30年代,中國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兄弟鬩於牆”,國共兩黨聯合破裂。中央集權制度經過長期鬆弛以後迅速收緊,年輕的民國在一次大清洗中蛻變成為“###”的“黨國”;隨著民族戰爭的臨近,專制與奴役在國家主權的庇護之下進一步合法化。作為反抗者,魯迅加盟了反對政府的爭取自由和人權的各種組織,其中包括左聯。然而,就在這組織內部,產生了新的權勢集團。魯迅從中意外地遭遇了“奴隸總管”,“自有一夥”的壓迫,孤立和打擊。對此,他曾使用“橫站”一詞,表達後來面臨的複雜而艱難的處境。正如自命不凡的才子所嘲笑的那樣,這時,他寫作的惟是不能進“藝術之宮”——自然也不能進“學術殿堂”——的雜文。僅從魯迅最後十年的雜文所取的材料,形式和風格的演變來看,鬥爭的情勢,顯然要比北京、廈門和廣州時期更為嚴峻而急迫。
這是一場絕望的抗戰。那結果,魯迅不但不曾絲毫動搖黨國,反而成了黨部呈請通緝之人;不但沒有奪過“工頭”的鞭子,“元帥”的軍棍,這樣的人物卻照樣掛帥,照樣“以鳴鞭為惟一業績”,他的幾個較親近的青年朋友,都是給“實際解決”了的。而且,還有不斷糾纏他的文痞、文氓、文探,種子綿綿不絕。魯迅一生傲然獨立,卻是遍體鱗傷,過早地耗盡了體內的全部燃料。鬥爭的無效性,不免使人們又多出另一種折磨,就是——
魯迅的存在,其價值僅僅在於反抗本身嗎?
。 最好的txt下載網
1。“流氓”當道
五四運動過後,政黨政治崛起,勞工運動隨之上漲。在無政府主義以及各種過激主義的灼熱的氣浪裡,共產主義思潮開始蔓延。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23年,孫中山改組中國國民黨。國共兩黨,都是在蘇聯直接派遣顧問,在蘇共的建黨原則的指導和支配下,進行系列的政治活動的。其中之一,便是國共合作。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成了國民黨內的領軍人物,他迅速拋棄已故領袖的容共政策,決心清除政治上的異己勢力。1927年4月12日,上海方面率先奉命行動,緊急搜捕共產黨人及嫌疑分子,並加殺害。在一個月內,被屠殺的人數多達數千人。4月15日,廣州也出動了大批軍警,對各個機關學校和群眾團體實行血腥清洗。此時,凡國民黨勢力所及之處,都展開了“清黨”運動。純潔黨組織成了獨裁專制的遁詞。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了“國民政府”。經過黨內的幾次不大不小的摩擦,蔣介石作為孫中山的“接班人”的身份終於得到確認;他成功地利用了###的力量和各派的矛盾,由一人把黨政軍大權統攬起來,並牢牢地掌握手中。
清黨期間,魯迅仍在廣州中山大學擔任教職。自從踏足這塊“革命策源地”以後,他對中國的政治地圖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應當有把握認為,不至於為一時的風雲變幻所迷惑。然而,時局的發展竟大出於他的意料之外。相當一段時間以來,他對國民黨以及國民革命軍北伐行動是抱有幻想的,雖然一樣承認“革命尚未成功”,甚至發出過有人攀摘革命花果的警告,卻根本不曾想到整個黨和軍隊,會如此快速地掉轉槍頭,對付先前的合作者。政治家的野心,實在遠勝於文學家的想像力。他從來未曾看見這樣殺人的,北京“三·一八”慘案僅殺掉四十餘人,他已經說是“出離憤怒了”,如今何如?他用了“被血嚇得目瞪口呆”的話,形容此時的感受。出於一個人道主義者的道義感,他以辭職表示抗議,然後在一個名叫“白雲樓”的地方蟄伏下來。可是,像他這樣陰鬱易怒的人,是註定做不成現代的隱者的;果然很快地,便接受了官方###門的夏期講演的邀請,破門而出了。其實,稍早一些時候,當他為結集的《野草》寫作題辭的時候,即宣告“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透露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