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木棉花,我,孫山,科舉,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日子一天一天過,孫山也適應了在洪氏學堂的生活了。跟同窗舍友相處地非常融洽,可能大家看他還是小豆丁,對他非常寬容。 這一天,洪秀才走了進來,笑著說:“下午,我們出去踏春,你們做好準備。” 等洪秀才一走,孫山不解地問:“踏春?去哪裡啊?” 歐寒君歡快地說:“就在黃陽縣,還能去哪裡?” 孫山無語了,這不是廢話,不在黃陽縣,在哪裡?準備遠行嗎?一個下午的時間也不夠了。 小胖子杜直樸解釋道:“阿山,夫子可能去滂江邊,夫子最喜歡去滂江邊欣賞木棉花的。” 孫山知道滂江邊在哪裡,就在夏掌櫃的小旺村隔壁。 說是江,其實算是河。不大不小,走幾步路就能過到對岸了。 但說它是江也有原因,等七八月份颱風來,下大暴雨,滂江就會發大水,氣勢洶洶,變得非常猙獰,跟冬日的滂江完全不一樣了。 如今是二月份,正是木棉花開的季節,洪秀才領著大家去賞花也不奇怪。 說起木棉花,孫山只想到撿木棉花回去曬乾煲湯。 孫家村也有木棉花,每次花開,小孩子撿來玩,大人則撿回來曬乾。 黃氏也會帶著孫山去撿,等曬乾後,放上豬脊骨,薏米,赤小豆煲湯,清熱解乏,健脾祛溼。 曾家俊笑嘻嘻地說:“出去好啊,不用上課,哎,一個月都在上課,好悶。” 又高又瘦的賀維佔趕緊捂住曾家俊的嘴,不客氣地說:“阿俊,找死啊,竟然敢說上學悶,被夫子聽到,又打你的手板子了。” 曾家俊被捂住嘴巴,但還是明白賀維佔說得在理的。在學堂千萬不能說不要上學,要不然,洪秀才真得讓你退學。 洪秀才可不缺你那點學費,他教書有收入,兩個兒子在漳州府幹活也有收入,聽說還幹得不錯,已經在漳州府買房子了。 學生讀不讀書,洪秀才真得不在意,又不是米飯班主。 稍微比孫山高點的小個子姚治低聲說:“去踏春也好,今日不冷不熱,暖風緩緩吹著,很舒服。” 旁邊的王偉正像想到什麼,捂住嘴偷偷笑:“我們丙班去踏春就是玩,乙班和丙班就不一樣,肯定讓作詩,嘿嘿。” 想到這個,大家樂呵呵地笑起來。 孫山也想笑,郊遊是為了作詩。 到時候可要目睹一番師兄們的作詩水平。 不過他也品不出詩詞的好壞,看的唐詩宋詞多了,不是千古名作,都引不起共鳴呢。 吃過午飯後,等下午的課鈴響,洪秀才如期而至,領著甲班,乙班,丙班的16個學子朝著小旺村出發。 看來杜直樸說得沒錯,的確去滂江賞花。 由於黃陽縣實在太小,從學堂出發到滂江只不過走了30分鐘就到了。 孫山知道滂江在哪裡,也看過滂江,但沒看過春天的滂江,沒看過木棉花盛放的滂江。 此時的滂江流水嘩啦啦地一直流著,顯得非常溫柔,滂江兩岸種滿了柳樹。 隔幾棵柳樹,種一棵木棉樹。柳樹和木棉樹相互交映,別有一番春天的滋味。 洪秀才滿臉笑容地看著又高又盛滿木棉花的木棉樹,對著學子說:“木棉又稱為攀枝花,瓊枝,英雄樹。我們的木棉樹全身是寶,樹皮可入藥,其花可飲食。” 於是洪秀才給大家科普了木棉樹的常識。 孫山聽得入迷。 講完木棉,洪秀才畫風一轉,對著學生說:“你們想想,有什麼關於木棉的詩詞,想到就說出來。” 這麼一問,大家沉默了。大乾子民最喜歡四君子“梅蘭菊竹”,對木棉的描述可不多。 孫山覺得除了廣南省的人民熱愛木棉,其他省的人真得不太瞭解木棉樹。 洪秀才的提問,讓空氣安靜了。有的學子皺著眉頭冥思苦,有的學生交頭接耳,試圖相互尋找記憶。 孫山看到鄭童生家的鄭弘文正苦著臉,樣子像在回憶過往的詩詞。 孫山覺得洪秀才的問題是個冷知識,要是讓大家回答“梅蘭菊竹”,肯定能脫口而出。 別說四君子,就說牡丹,荷花這些,也好多膾炙人口的詩詞。 關於木棉花的詩詞真得很好有。 孫山一個想到的是舒婷的《致橡樹》,裡面描寫的木棉。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展現木棉的獨立性。 過了好一會兒,甲班的李升回答:“老師,我想到了一首,關於木棉的詩詞。” 洪秀才鼓勵地說:“你說,說給大家聽聽。” 李升吟唱著:“姚黃魏紫向誰賒,郁李櫻桃也沒些,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 大家聽到後,有些學子想了起來,搶著回答:“是楊萬里的《三月一十雨寒》,七言絕句。” 孫山仔細聽著,這首挺熟悉的,之前應該聽過,生動地描繪了南國紅棉鬧春的絢麗景色,跟眼前的木棉花盛放可相似了,哎呦,真得說得好貼切。 果然洪秀才非常滿意,笑容滿面地說:“不錯,特別是最後兩句,描畫了我們南方獨特的美景,別的地方可沒有。” 聽到洪秀才的稱讚,李升師兄傲嬌地挺直胸膛,彷彿這首詩是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求生倒計時

木兮娘

悍匪

鍋包粽

堂堂耽美文女炮灰

娘宮

末世女穿越年代的肆意生活

不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