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章 孫山要去上學了,我,孫山,科舉,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三十,孫山早早被蘇氏捉去洗澡,換上一身新的紅衣紅褲,像個瘦小的炮仗。 孫大姑給的紅色布料,足夠做2套,黃氏特意給錢蘇氏買好棉花做的。說好料子就要用好棉花。 至於其他人,普通棉料就行了。 家裡的女孩也做了一身花衣服。 幸好是粉色的,不至於像孫山的那麼誇張。 德哥兒穿了一身新衣服玩炮仗,結果帥不過三秒鐘,新衣服多了幾個窟窿。 氣得孫三嬸拿了根手臂粗的棍子往他的身上敲。 孫三叔在一邊喊加油:“打,就該打,太調皮了,這麼好的衣服,一下子就毀了。” 大姐年年拿布料回來,德哥兒年年不長記性,新衣一秒變舊衣。 而二房的定明跟著孫二嬸進入廚房,因為孫大姑家做飲食的,孫二嬸孫二叔特意訓練他做飯,端菜等。 黃氏知道後,贊同地點頭:“明哥兒啊,就算不做廚師,但也要知道怎麼做,怎麼端盤洗碗,年後你就要去府城了,什麼事都要仔細幹,跟著大姑學。” 明哥兒急忙點頭,認真地說:“阿奶,我知道的,大姑叫我怎麼幹我就怎麼辦,好好跟大姑學本事。” 明哥兒覺得做什麼工都要從低做起,就算要去洗茅房,也要去。 孫三叔撇了撇嘴,哼,說得比唱的好聽,去府城不聽大姐的,聽誰的? 看了一眼不遠處打鬧的大兒子定廣,氣悶得很,這麼好機會,白白給二房了。 很快做好年夜飯,說了些祝福的話,守到12點,孫伯民兄弟三點燃了鞭炮,噼裡啪啦的聲音中迎接新的一年。 孫山6歲了,孫山自我感覺讀書事宜應該提上日程了。 5歲那年也試圖要上學,被孫家一致反對,身子弱,家裡人不放心。 孫山無奈,只好加強鍛鍊,爭取做個健康的寶寶。 一過年十五,孫山對著孫家人說:“阿爹,我想去上學,德哥也今年去,有伴。” 德哥兒7歲了,孫三叔準備送他去學堂,孫家的孩子,一般7歲到8歲上學,學幾年,認全字,就退學。 孫伯民倒沒意見,笑著說:“怎麼了,山子愛讀書?” 也不是沒有娃子提出要讀書識字的,只不過不是孫家娃。 家裡的娃子好似不太想上學,二弟三弟家的幾個,聽說也讀得不怎樣。 孫山認真嚴肅地點頭:“阿爹,我喜歡讀書,想考秀才。” 蘇氏在一邊聽到後,高興兒子的積極進取,笑著說:“當家,山子今年就去讀唄,家裡有錢,讀得起。” 這些年,孫伯民和蘇氏勤勤懇懇幹活,又不用交公,存了點錢,絕對夠孫山在學堂磨幾年。 兩夫妻打算山子在學堂讀幾年,等把要學的全部學了,就到大姐的店鋪打工。 將來要是有機會,就讓山子做個賬房先生,要是不堪用,就一直跟在大姐身邊。 最好能在府城買房,娶媳婦。 在城裡生活總比孫家村好,做農民太辛苦了,上山下地,沒日沒夜地幹,也不過溫飽。 孫伯民認為沒有何家的幫襯,溫飽還是問題。 既然決定要去上學堂,孫伯民找到孫三叔問:“三弟,德哥兒今年要去學堂了,我也打算送山子去,定廣,定永都在那讀書了,你有經驗,該準備些什麼?” 孫三叔想不到大哥今年就送山子去學堂,連忙問:“大哥,山子才6歲就送去識字了?” 瞄了一眼在和德哥兒玩的侄子,比德哥小一歲,卻比德哥兒矮一個頭,身子單薄瘦弱。 山子去學堂,行不行? 孫伯民苦笑地說:“山子聽到德哥兒去學堂,他也吵著去,山子和德哥兒最要好了,兩個人經常一起耍,德哥兒去讀書,山子孤零零一個人,肯定不願意。” 孫三叔明白,小孩子嘛,別人有的,他肯定也想要。 讀書的苦,只有嘗過才知道。 把德哥兒送去學堂,小子哇啊哇哇地叫,還興沖沖跟山子分享。 山子知道後,想必也想去了。 孫三叔笑道:“也好,兩兄弟一起去,一起學,有伴呢。” 孫伯民問:“是送去鄭童生那邊吧?” 孫三叔理所當然地說:“哎呦,大哥,也只能送到他那,誰叫咱們方圓百里,就只有他一個童生。除非你送到縣裡去,聽說縣城有一個秀才,但那家可要走科舉的才會送去,咱們家的就隨便識字,用不上。” 之所以不送到鎮上,那是因為鎮上也沒有童生老爺。 黃陽縣不僅經濟貧困,教育也貧困。 據說整個縣除了在府衙的領導班子,就只有2個秀才,還是新朝一開始考上的。 那時候人才凋零,稍微有點學識的能憑藉運氣考上。 鄭家村的鄭童生就是新朝的第一屆考試考上的。 孫山從何書瑜的口裡得知,大乾朝是新朝,今年泰啟二十四年,表示皇帝在位24年。 而當今的皇帝就是開國皇帝,具體歲數瑜哥兒沒說,孫山也不知道。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