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章 孫伯民回來,我,孫山,科舉,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學完這些到了七八歲,進入了正式學習的應試科舉階段,就要開始學四書五經。 學這九本書,不能亂來,要有先後順序。 先學四書,再學五經。 然而四書,又需要按照順序學,不能打亂。 先學《大學》,以立其規模,就是先打基礎,《大學》就是教人學做大人,教你如何做人,對這個世界有基本的認識。 次讀《論語》,以立根本,這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著作,囊括了儒家思想的精義。 次讀《孟子》,以激其發越,儒家以孔子發端,孟子暢其源流。“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激發其昂揚的志氣。 最後讀《中庸》,以盡其精微。此書最難讀,需要把上面三本讀熟,讀透,領悟其意,才好研究《中庸》。 讀完四書了,下面接著過五經關:《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這五本書需要讀熟,但很難精通,需要你選擇一兩門來專治,作為自己的主業。 鄭夫子強調,四書五經是根本經典,讀書人必學,想要科舉必須精讀背熟。 鄭夫子還說僅僅讀熟四書五經還不行,還有看多幾倍內容的大儒註釋。 意思是像今天的高考,不僅要學課本上的內容,還要參考《五年高考三年模擬》《45套全國各地模擬題》》等 同樣四書五經,也要多讀歷年歷屆大佬的註釋。 等讀完這些,一般人已經十五六歲了,準備考童子試了,極其聰慧,又運道的,也能考院試了,透過後,就是秀才了。 孫山聽到鄭夫子講考秀才就要讀那麼多書,頭暈腦脹,不知所措。 但這還未完,鄭夫子繼續補充,想要科舉,讀四書五經還不夠,還要學些一些“課外書”。 比如律法類的《大乾律例》,算學類的《九章算術》,歷史類的《廿四史》等等。 講完這些,鄭夫子感嘆地說:“這些書,不要說讀熟讀精,我們農家子,連買都買不起。” 話鋒一轉又說:“你大表哥出身耕讀世家,很有機會考上秀才,考上舉人,如果運道好,進士也有可能。” 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孫山:“孫山,你或許有機會,現在你還小,先努力認字,要是將來真有機會,一定要抓住。” 說完後,再也不理會孫山了,獨自去中班教學了。 自從知道科舉要讀那麼多書,孫山更勤奮學習了,不管怎樣,啟蒙書,四書五經一定要倒背如流,其意也要耳熟聞詳。 如今得加快速度,爭取一兩年把啟蒙讀完,再轉到縣城秀才門下讀四書五經。 孫山做了一個計劃表,爭取今年讀完買的四本啟蒙書,最遲八歲開始讀四書五經。 再花七八年把四書五經讀爛背爛,然後準備考童生試。能考過最好,不能,再給三四次機會自己,最後實在考不過童試,成為童生,直接放棄,去打工。 如果考上童生,要是23歲前還未考上秀才,就徹底放棄,安心找活計幹,爭取小富即安的生活。 讀了一會兒書,外面天黑了,孫伯民等人回來了。 放下農具後,蘇氏趕緊到隔壁的雞欄捉了一隻大肥雞,家裡的雞還是特意養到過年吃的,未吃完,如今變瘦了些。 黃氏說到:“這隻雞,再不劏,就變瘦了,伯民服役回來,辛苦了,燉個雞吃吃,補補身子。” 蘇氏點頭說:“阿孃,我知道了,我現在就劏,等會加些枸杞,紅棗下去燉,今晚大家一起吃。” 隨後對著穀雨說:“大丫頭,燒水劏雞。” 孫伯民沒有阻止,一來連續幹活十些天,的確很累,很想吃口肉。二來這隻大肥雞養了很久了,再不劏就變小了,浪費糧食。 很快燒好水,孫伯民喊小滿捉雞腳,自己拿著刀割喉放血。等雞不再掙扎,死翹翹後,就放到熱水裡滾。弄了一會兒,拿出來,毛就很容易拔了。 大肥雞隻有少許的絨毛,很快就清理乾淨。 孫伯民把雞頭雞爪挑出來,再加上一半肉讓入大燉鍋,加些紅棗,枸杞,龍眼乾燉。 剩下的另用大盤子裝,等會炒來吃。 至於雞屁股,孫伯民最愛,單獨拎出來紅燒,不能跟其他雞肉一起煮,不喜歡吃的,受不了那股騷味。 黃氏趕緊說到:“伯民,留一碗出來,明天炒著給山子帶到學堂吃。” 孫伯民應了一聲:“阿孃,我早就挑了些好肉出來,留著給山子明天吃。” 這樣的天氣,放到明天也不會餿。 家裡人都在忙活,餵豬餵雞餵牛。 孫山走入廚房,幫大姐燒火。 孫山家的廚房有四個灶口。一個大鍋,用來燒水煮豬食等,一個最小的灶口煮飯用的,一個不大不小的炒菜用。 還有一個灶口最裡面,上面放著一個小圓桶鍋,裡面放著水。無論哪個灶口開火,裡面的圓桶鍋都會受熱,就有溫水用了。 穀雨笑著把孫山趕出廚房:“這裡不用你,有四妹在。” 廚房之地,男孩子還是不要進來,被人看到了,會說閒話。孫家村的男人都不會進廚房幹活。 孫山搖了搖頭說:“大姐,廚房暖和,我不走。” 這是最好的理由留下來幹活。 穀雨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