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7章 孫山是自耕農,我,孫山,科舉,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孫伯民跟蘇氏整天待在田地裡幹活。 孫家的牛更忙得不可開交,村裡人排著隊預定大牛犁地。 孫伯民弄完自家的地後,都會把牛出租,一天20文,等於一個壯勞力的一天工錢。 大水牛連續幹活了好些天,孫伯民心疼得不要不要的,但又沒辦法拒絕鄉親們的租借。 最後折中,大水牛隻幹上午,下午休息,獨自遊走在田野間啃草。 立夏更心疼大水牛,畢竟一直都是她放的多,天天對著,感情自然深。 這些天,大水牛辛苦耕耘回來後,立夏把番薯和雜草混合一起,給大水牛加餐。 孫山依舊每天去上學,孫伯民無論多忙,依舊準時接送上下堂。 好幾次跟他說,能一個人獨自去上學,何況不是一個人,有德哥兒陪著。 孫伯民,蘇氏,黃氏以及家裡的姐姐們集體反對,認為孫山又小又瘦弱,不接送怎麼行。 孫山無奈地嘆氣,這樣養孩子,遲早養成二世主,幸好自己是胎穿,帶著成人的記憶過來。 一進入學堂,楊清北早就到了,大家問了一句早,便等待鄭夫子的到來。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孫山學得越來越順了,無論是寫字還是讀字,變得越來越容易上手。 鄭夫子在上面教幾遍,孫山能很快記住,書本上的標記的“借音”越來越少了。 鄭夫子還很高興地說:“孫山,不錯,學得挺好,楊清北,孫定德,你們有不懂的,也可以請教你們的同窗,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才能更快進步。” 孫山,德哥兒,楊清北點頭表示知道了。 鄭夫子講完新知識,就到隔壁班了。 德哥兒羨慕地說:“山子,你真聰明,一下子就記住了,夫子都表揚你呢。” 楊清北也豔羨地說:“阿山,你是怎麼學的,怎麼那麼快就記得的?” 孫山很想說,我是成年人,並且這些知識以前就涉及過,肯定會比你們學的好。 但說出來的話卻是:“清北,德哥兒,天天練,天天讀,時間長了,就會有進步的。我回到家,把夫子佈置的課業完成後,就開始練字。等晚上睡覺前,又讀一遍,背一遍,長久以來,就越來越好學了,記得東西也越來越多了。” 孫山說那麼多,只想告訴他們,像我們這種普通的腦袋,只能靠勤能補拙,別無其他捷徑。 德哥兒驚歎地說:“山子,你真勤快,怪不得學得那麼好了。” 孫山白了一眼他,不客氣地說:“我們交了學費的,不勤快怎麼行,可不能辜負阿爹阿孃的血汗錢。” 德哥兒無話可說,山子越來越老成了,講得話像老學究了,一點都不好玩。 楊清北贊同地說:“阿山,你做得對,我要向你學習,我也想進步。” 孫山大喜,讚許地說:“清北,我們一起努力。” 聽到邦邦邦的聲音,三人把東西收拾好,走出教室,走到廚房,拿起飯盒,和師兄們蹲坐在石階上吃飯。 孫山很享受這段時光。一來是枯燥學習後難得的放鬆時間,二來可以聽師兄們高談闊論。 今天是黃前領村的師兄說:“我前些天去上山,摘了一些李子回來,哎呦,可酸掉牙了” 德哥兒聽到李子,眼睛亮起來,悄悄地說:“山子,我們也去後山摘李子。” 孫山搖了搖頭說:“不去,李子酸,難吃。” 孫家村依山傍小溪,山裡有很多野生李子樹,三月份就打果,有得摘了,鄉親們也會去採摘回來,醃酸李子。 德哥兒白了一眼孫山,哼了一聲,山子真無趣,整天不是在學堂就是在老宅,安靜地像大姑娘一樣,不出大門。 轉過頭對楊清北說:“清北小弟,我們去摘,你來孫家村的後山摘,我帶你去。” 楊清北同樣搖了搖頭說:“不去,我也不喜歡吃李子,酸,吃不下。” 德哥兒夾在孫山和楊清北之間,像個洩氣的氣球,無精打采,覺得同窗好無趣。 試圖加入師兄們,可惜,他們不帶他玩,又灰溜溜地坐回來。 孫山覺得好笑,德哥兒性子活潑,喜歡閒逛,爬山搗鳥,下水摸魚,沒有他不喜歡的。 唯獨讀書,讓他頭疼,雖然勉強把字寫到九宮格里,但寫得歪歪斜斜,鄭夫子對著他直皺眉。 短暫地休息,下午接著上課。 鄭夫子先抽查孫山三人的上午學的內容,之後揮一揮手,讓三人去小池邊練字。 很直白地告訴學生:現階段,主要是練字,如果能練得一手好字,別人看到,都會對你另眼相看。 孫山三人坐在池子邊,拿起小石板,一邊練習一邊讀。 用的是上京話讀,練得多,讀得越來越順暢。 德哥兒好奇地問:“清北,聽說你爹是楊家村的楊地主,你家是不是很多地的?” 孫山一囧,德哥兒問得太直白了,這樣好嗎? 楊清北也不介意,老實的回答:“家裡是很多地,但有多少,我不知道,不過都在租給村裡人耕的。”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