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七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8章 鄭家弘遠,我,孫山,科舉,西門七仔,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小光仔坐在孫伯民的懷裡乖巧地吃著糖,這小子樣子長得像孫山,性子卻像德哥兒,活潑好動且愛吃。 有吃就有娘,有吃就跟你走。之所以那麼盼著孫山來,完全看上孫山每次都給他帶糖果,小子記性可強了,孫山一來,就看準兜裡。 孫伯民摸了摸外孫的小額頭,覺得外孫怎麼看怎麼歡喜,只可惜是外孫,不是孫子。 對著穀雨說:“你二妹的婚期定了,這次過來通知你的。” 穀雨聽到立夏的婚期定了,心裡也開心,笑著說:“阿爹,二妹也該時候出嫁了,留在家裡,別人可說閒話了。” 孫山有點無語,嫁不嫁,竟然是別人定的。男方沒意見,女方沒意見,結果路人有意見,頗像網友有意見一樣,弄得雙方不得不按照網友的意見走。 自從大姐加入夏家,孫山又在縣城讀書,家裡的花草種植全靠二姐立夏,小滿和寒露對種花沒什麼天賦,只會幹苦力活。 所以立夏挑起了擔子。 立夏想著家裡的花草還未培養接班人,所以不想那麼快嫁,婚事拖了一年了,拖到現在再不嫁,恐怕又被三姑六婆造謠了。 說起立夏的婚事,說難也不算難,說易又不算易。 大姐穀雨未嫁的時候,孫伯民和蘇氏就著急替立夏找了,左挑右挑,沒有一個比夏家好的,弄得兩夫妻灰頭土臉的。 後來穀雨出嫁了,孫伯民和蘇氏更加著急了,穀雨已經16歲了,再不定下來就要變成老姑娘了。 於是孫伯民和蘇氏發動所有親朋好友,逮到人就叫別人留意,弄得別人還以為立夏有什麼問題。 後來黃氏看不過眼了,說了幾句,兩夫妻才消停。 說消停,實際又不消停,由明面地轉進暗地裡,讓媒婆給留意。 孫山雖然離開鄭氏學堂到洪氏學堂求學,但孫家過年過節還會往鄭童生家裡送年禮的。 孫伯民有意跟鄭童生聊起孫山的學習情況,無意中聊起二女兒的親事。 這不,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鄭童生覺得是孫家有意透露跟鄭家聯姻。 都跟你聊女兒的婚事了,總有點特別的含義吧。 鄭童生和老妻商量一番。 宋氏點了點頭說:“伯民家的二閨女,雖然長得瘦瘦弱弱的,但幹活卻很利索,上次他們家嫁大閨女,請我去做五福貴人,看到二閨女忙忙碌碌,幹活非常勤快,性子嘛,偏於活潑,倒不像大閨女那麼文靜。” 鄭童生想了一下說:“性子活潑好一點,咱們的大孫子弘遠性子內向,不愛說話,問十句答一句,哎,也不知道像誰,悶葫蘆一個。” 頓了頓繼續說:“我看就給他找個性子開朗的,話多的。千萬不能找跟他一樣性子的,我可不想大孫子一家話都蹦不出一句。” 宋氏看著大孫子長大,也弄不懂他的嘴巴為什麼像被針縫了線一樣,說不出話來,只知道埋頭幹活。 要不是“金榜題名”書店的掌櫃是大兒,大孫子根本沒有請他做工呢。 想了一會兒說:“孫家的閨女聽說都識字的,我看不錯。” 大孫子也識字,給他找個識字的姑娘,算對得起他的了。 這些年鄭大郎夫妻也為大兒子的婚事煩惱。 鄭弘遠像根木頭一樣,性子非常固執,要找個識字的姑娘。 就這一條就把黃陽縣90%的閨女抹殺掉了,本來就是偏遠地區十八線的小縣城,男子都不一定識字,何況女子呢。 鄭大郎媳婦本來想從孃家的幾個侄女選一個的,鄭弘遠這條擇偶標準,直接讓侄女們下線。 鄭大郎媳婦一度懷疑自個的悶頭大兒子之所以提出這個條件,完全是為了不娶自家侄女,因為每次跟他提起孃家的幾個表妹,大兒子都好反感。 更過分的是,當兒子提出這個條件,公公,相公,小兒子都一致贊同,紛紛說識字的女子比不識字的女子好,特別是二兒子弘文也準備效仿大兒子弘遠,一定要娶個識字的姑娘,還揚言不想跟文盲結親。 文盲的鄭大郎媳婦:........ 因為這個必要條件,鄭弘遠的婚事顯得艱難。 主要是合格的女子太少了。 識字的女孩,家世肯定不差,而鄭童生,也只是個童生,再多的也沒有了。他家的生活條件好,也只相對村裡的好,在縣裡的夠不著的。 一般識字的閨女家裡也看不上鄭童生家庭。 這不,孫伯民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地說起二閨女的婚事,就闖入鄭童生和宋氏的心裡了。 怎麼說孫家也不差,十里八鄉算得上富戶,還有個省府有錢的親戚,並且不僅有錢,還有身份。 秀才起碼鄭童生就沒辦法突破。 唯一擔心的就是孫家閨女像母親蘇氏,生不出兒子。 結果大閨女嫁到夏家後,第一胎就生出兒子了,介意的宋氏也變得不介意了,看來只要不姓蘇就行,姓孫就是孫家人,肯定能生兒子。 鄭童生倒不介意這種,他是看中孫山的潛力。 聽弘文說孫山在洪氏學堂學業突飛猛進,比自己還厲害,並且洪秀才說孫山很有機會考中秀才。 鄭童生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才一直鼓勵孫山到縣學求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