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8章 坐禪·金剛經,重返兜率天,靜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態呢? 簡單來說,你的意識當中有螞蟻這個概念,但卻沒有個體概念——這 種狀態對我們來說很難理解! 對於螞蟻,我們已經有了個體概念,那咱們就拿更小的生物距離—— 就說細菌吧。在科學家們發明出顯微鏡之前,人們都不知道世界上有細菌。 對於我們這些不是細菌專家的人來說,細菌只是概念而已。我們知道我們 的周圍生活著無數細菌,但不能把細菌一個一個分別開來認識——就是沒 有個體概念——更不能用肉眼來分辨每一種細菌,甚至同一種類細菌中的不同個體。我們對細菌的認識就是無分別的境界——只知道有,卻不知道 更多。 再舉個例子,我對蔬菜不關心,天天吃著,卻連名字都沒記全,有啥 就吃啥,也懶的知道名字。如果你問我山上有什麼,我只能回答山上有樹 和草,頂多還有灌木。樹倒是認識幾個,但是草基本不認識。在我的意識 裡,高的有樹幹的是樹,矮的沒有樹幹的是草。我只知道山上有草,這種 狀態叫無分別。如果去草坪,仔細看,知道草有一棵一棵,這種狀態叫非 有分別。對於那些植物學家,草有很多種,每一種有不同的名字,有各自 的特點,還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入藥,有的有劇毒,對於這樣的人來說, 就是有分別。 對於有眾生分別的阿羅漢來說,每一個眾生都不一樣,都有各自的特 點。當修行到非有分別的時候,所有眾生都一樣;雖然有個體概念,但每 一個眾生沒有了各自的特點——父母和仇人都是一樣的眾生。當修行到滅 除眾生分別的時候,就進入了無分別的狀態。只知道有眾生,卻不再有個 體概念——眾生就是一個群體的代名詞。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