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坐禪?五乘佛法and五般若,重返兜率天,靜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五乘佛法 法共分五乘,從下往上是: 人天乘福德法、聲聞乘離苦法、羅漢乘解脫法、菩薩乘六度法、佛乘寂滅法。 佛乘寂滅法講的是菩薩如何滅十一種妄想成為佛。 菩薩乘六度法講的是羅漢如何滅九種分別心成為初地菩薩。 羅漢乘解脫法講的是聲聞如何修無色界定成為羅漢。 聲聞乘離苦法講的是人間凡夫如何修四禪成為聲聞。 人天乘福德法講如何修福、修德,為後來的修行積攢福報。 聲聞乘離苦法有五個禪定階段:欲界禪定加上初禪、二禪、三禪、四 禪共五禪。 羅漢乘解脫法有無色界四禪。 菩薩乘六度法有羅漢九禪。 佛乘寂滅法有菩薩十地,加上等覺地,總共十一地。 菩薩沒有出禪、入禪,已經斷滅禪定,所以叫地。除了等覺地,把剩下的合成十地十八禪。 其中佛乘寂滅法和菩薩乘六度法咱不講——這是解脫後的事!去了極樂世界自然有大菩薩教你,去了兜率天跟彌勒菩薩學也可以。最下面的人天乘福德法,咱也不講。這個主要講修福,怎麼做人、做 事;如果出家,那怎麼做一個合格的出家人等。本書主要講聲聞乘離苦法和羅漢乘解脫法,特別是著重講聲聞乘離苦法。 五般若 在唯識裡,般若分五段——和五乘佛法相對應。從下往上看,第一個般若叫成所作智——和人天乘福德法對應。這個很簡單,成所作智,顧名思義,就是你做什麼都可以成功的智慧,就是世間法。你只要深信因果,相信輪迴,做人、做事都先想想別人和可能出現的果報,那就算有了成所作智了。第二個叫妙觀察智——和聲聞乘離苦法相對應——就是修到四禪後出現的實相般若。我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這個實相般若,所以放在後面講,先把其他三個般若的概念先講完。第三個叫平等性智——和羅漢乘解脫法相對應。成了阿羅漢,你就沒有了執著,沒有執著的人觀察世界就是平等的。一是一,二是二,一和二不一樣,但是我不執著於一,也不執著於二,所以我可以把一和二平等對 待,這叫平等性智。放到我們身上舉例。我沒有淫慾,也沒有思情;那在我眼裡男人是男 人,女人是女人;我知道男人和女人不一樣!但是我不喜歡女人,也不喜歡男人;所以我對待男女是平等的!不會見了美女就眼直,不會見了男人就反感。 第四個叫圓滿鏡智——和菩薩乘六度法相對應。成了菩薩,就沒有了分別心。沒有分別心的人,觀察世界是圓融無礙的——一就是二,二就是 一。菩薩用圓融無礙的妄想來認知世界,就像拿鏡子照看世界一樣,在一個鏡子裡可以照出所有世界,不分彼此。 在菩薩的神通裡,只要動一下念頭馬上就出現答案。比如,誰在哪裡做什麼呢?菩薩只要這麼動一下念頭,意識裡馬上出現答案,可以看到這個人在哪裡幹什麼。菩薩沒有入定出定,用妄想來認知整個世界——從這裡開始用語言很難形容!大家也就這麼看,也別糾結於這種問題。 第五個叫法界體性智——和佛乘寂滅法相對應。成了佛,就沒有了妄想,沒有妄想的人已經和法界融為一體。法界就是佛的體性,佛的體性就 是法界。 就像我們打坐的時候,可以知道身體裡面的所有感覺一樣,整個法界都在佛的意識裡。法界裡發生的所有事情佛都知道,本來就知道,根本不需要動妄想。所以,大家現在看我的文章,一邊看一邊思考,一邊做小動作,佛都知道。 五段般若的概念都講完了! 我們就著重講妙觀察智——就是實相般若。 你只要修到四禪,就能獲得實相般若——就是如實觀察世界的智慧。 咱不能講禪定裡的境界,但是擦邊球還是可以打的。 我就給大家講真人真事。在韓國慶尚南道,有個大寺院叫海印寺—— 裡面藏有木刻大藏經——是韓國曹溪宗八大寺院之一。故事裡的主人公, 就是這個廟裡的和尚。 有一天,這個和尚和其他人一起上山採栗子,爬上了栗子樹卻不小心摔下來。和尚起來後,第一個想到的是要回家看看,所以就那麼忽忽悠悠的回自己以前的家。 家裡有姐姐和媽媽,姐姐在幹活。他看到姐姐很高興,想靠近她打招 呼。結果一靠近姐姐,姐姐突然打了寒顫,開始嘔吐。這個時候,屋裡的媽媽跑了出來,往姐姐身上和周圍丟撒糯米,一邊丟一邊喊,哪來的野鬼快滾。 和尚聽了有點傷心,原來媽媽和姐姐都不歡迎他。他心想自己應該回到自己真正的家,就是海印寺,然後就上路回廟去了。 走到半路,看到一個大美女來拉他,說自己沒有丈夫,能不能和自己結婚去,弄的和尚手足無措。大美女很積極,但是和尚猶豫了一陣子後, 還是拒絕了。心想:自己已經是出家的和尚了,怎麼可以和女人成親呢! 然後接著趕路,走了一會兒,看到一夥兒獵人們在路邊燒烤。烤的是剛打下來的鹿,肉烤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