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佐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流年不利十七年,秦時頌喬松,毛豆佐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民同樣有相當一部分以遊牧為生。

而北地郡治所義渠好歹當初也是義渠部族的王城,而這狄道便沒有這個幸運了,故此城池連義渠都不如。但是入城所見,卻讓喬松對這位隴西郡守心生好感。

狄道雖不顯繁華,但一路所見卻井然有序,雖然狄道城內有一些建築因地動倒塌受損,但是廢墟已經清理完畢,一些危房也被圍了起來,看樣子是準備擇日拆除或者是修補。

,!

而城中百姓情緒也很穩定,該幹什麼就幹什麼,看樣子並未受到多大的影響。

入了郡守府,李崇便將提前準備好的災情調查結果呈遞給了喬松。透過這些資料,喬松對這位隴西郡守的評價又上了一層樓。

踏入隴西郡之前,喬松便派人先一步深入隴西郡各地,瞭解當地百姓的生活狀況和受災情況。

因此尚未抵達狄道,喬松便提前收到了各地傳來的訊息,基本上與李崇呈遞給他的情況吻合。

此次地動對隴西郡的影響實際上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蓋因古代房屋多為土木結構,抗震能力比較強,因此因房屋倒塌而死亡的人數並不多。

但麻煩就麻煩在地動所帶來的輿論影響上面,畢竟這個時代民眾多矇昧,認為地動乃是天降災禍,再有一些人的刻意引導,引發了一場風波。

看完之後,喬松將資料合了起來,遞給了曹參和陳平兩人。然後看向了跪坐在那裡的李崇,詢問道:“隴西災情,本君算是瞭解一些了。對比沿途所見所聞,隴西郡的反應大體上還算可以。”

秦法不賑災,此乃孝公時期所立之國策。所謂“不賑災”,並非坐視不理、任由百姓受苦受難,而是另有深意。

若遇災荒之年,秦國不像後世那般輕易開倉放糧。原因在於,若災民無需勞作即可得官府救濟之糧,則易使人心生倦怠,不復勤勞奮進之心;更有甚者,可能導致民眾忽視那些真正立下功勳之人的努力與付出。

然而,這不代表大秦會對災區置之不顧。實際上,大秦所關注的焦點在於一個“治”字。每逢災禍降臨,災區百姓便會在當地官吏的引領下,遷往未受影響之地,透過採集野果、打獵捕魚等方式維持生計。待到災情緩解後,再返回故里,重整家園。

不僅如此,官府亦會適時開展各類工程建設,吸納受災民眾參與其中,以此為其提供口糧。這種做法,實則與後世所言之“以工代賑”異曲同工。

歸根結底,面對天災,秦人需依靠自身力量謀求生存之道,若單純寄望於官府發放糧草接濟,恐怕最終難逃餓死命運。

而此次地動之後,受災之地的官府行動就非常快,值得稱讚。

“君上,地動倒是其次。”就在這時,李崇滿臉凝重的說道:“還有一事卻更加棘手。”

“哦?何事?”

李崇道:“君上有所不知,開春已快兩個月了,可我隴西郡卻滴雨未下。

境內河流水位也有所下降,並未因天氣轉暖,河流解凍而有所好轉。

臣命人走訪民間,一些年長的老農稱,今年極有可能發生大旱。”

喬松臉色微微一沉,這也是他查資料得來的,今年對於大秦來說,實在不是一個好年頭,壞事一件一件的趕。

事實上哪裡是隴西郡,還有他北地郡也是一樣,先是地動,再是乾旱,以至於顆粒無收,就連放牧的牛羊也餓死無數。

“此事確定嗎?”

“八九不離十。”

此時修水利已經來不及了,只能想辦法儘量減輕即將到來的災情影響。

沉思了一會兒,喬松道:“此事本君會向父王上奏,尋求解決之策。”

“如此,臣代隴西黔首,謝君上大恩。”

喬松抬起了手:“隴西乃是大秦治下之民,此乃應盡之責。

不過,李郡守應當知曉此時隴西流言蜚語吧。”

李崇臉色頓時嚴肅的點了點頭,此事他已經派人去各地彈壓,但收效甚微。

喬松道:“呂言。”

伴隨著聲音落下,始終跟在喬松身邊的驚鯢站了出來。

“將調查結果給李郡守看看。”

“唯。”

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散播流言,六國之人只能算是個弟弟。

這不,星宿閣一入場,便抓到了不少心懷不軌之輩。

李崇看著手中的名單,臉色很快就難看了起來。

“君上,臣這就安排人手,將此等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秦雲蕭淑妃

一代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