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部分,汴京風騷 作者:顏廷瑞,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情激動地靜聽、思索:
“不錯,要‘變法’,就要有一個實施新法的機構,這是常理中的事情,介甫抓住要領矣!宰相曾公亮離職,也是常理中的事,雄心勃勃的王安石的頭上,是容不得一個尸位素餐的老人的。儘管這個老人曾經是介甫進入朝廷高層的引薦者。富弼暫代宰相一事卻出乎意料,皇上對‘慶曆新政’參與者之一富弼的重用,是出於對那段歷史的讚許?還是出於謀求一時的平衡穩定呢?”
忽地,王詵提高聲音;
“介甫,非常之人,在此非常之時,必建非常之功!”
蘇軾受到感染,捋袖舉杯,霍地站起:
“好訊息,鼓舞人心!普天下‘華燈盛照’有日,‘人月圓時’將至!為皇上的英明決斷,為介甫的雷厲風行當飲此杯!”
眾人同聲附合,一飲而盡。
蘇軾放下酒杯,提問:
“晉卿,這個新設定的‘制置三司條例司’,位處何級?權有多大?”
王詵舉指向天,大聲道:
“其位至高,其權至大。介甫在奏摺中提出‘經劃邦計,議變舊法,通天下之利’,‘上聽命於皇上,下通示於各路’。不僅囊括了戶部、鹽鐵、度支三司之職,且有取代東西兩府之勢。”
蘇軾愕然:
“這‘下通示於各路’一句,不是侵二府、三司之職權嗎?”
王詵一笑:
“子瞻何其聰明而又迂拙啊!‘變法’乃翻天覆地之舉,二府、三司之官吏,因循成習,積重難返,介甫意欲‘置而棄之,優而養之’。”
蘇軾搖頭:
“‘置而棄之,優而養之’?倒是痛快、簡單!”
陳慥插話道:
“是禍是福,決於官吏。晉卿,這個新設定的‘制置三司條例司’都有哪些人物參加?”
王詵回答:
“都是當代年輕俊彥之士。呂惠卿、曾布、章惇、舒亶、呂嘉問等已蒙皇上恩准。子由也將進入‘制置三司條例司’任檢詳文字之職。詔命會很快下達”
蘇轍的頭腦“嗡”的一聲脹了,一他驚異地向兄長望去。
陳慥亦大驚,急問:
“那子瞻呢?子瞻不進‘制置三司條例司’嗎?”
王詵遲疑片刻,望著蘇軾說:
“蘇子瞻當代奇才,豈能與呂惠卿、曾布、章惇等人同列。皇上看重子瞻的才智文章,將詔令子瞻為殿中丞、直史館、判官告院之職。”
陳慥膛目:“殿中丞”是個官階,只是表示官位和俸祿的高低,“直史館”是個“貼職”,只是文官的榮譽銜,只有“判官告院”是差遣的實際職務,還是一個手中無權的閒職。
蘇轍默然:章惇幾天前在“遇仙酒樓”的暗示變卦了。不論出於何種原因,對兄長都是一個不祥的預示,對自己也未必是個吉兆。
王詵安慰蘇軾:
“子瞻,判官告院雖屬閒職,但承辦的都是宮內事務。靠近皇上的人是不會長久寂寞的。”
蘇軾聳肩一笑,笑得遠不如平常爽快,他無法掩飾自己的尷尬。
“知我者,聖上也。介甫握權行事,我居官告院辦理獎勵加封,人盡其才,天下焉能不治。但不知諫院人事有何變動?”
王詵答:
“御史中丞呂誨仍知諫院。”
蘇軾再問:
“皇上對歐陽公永叔(歐陽修)、範公景仁(範鎮)、張公安道(張方平)有所借重嗎?”
王詵回答:
“張公安道,仍為翰林學士承旨,因其早日與介甫有隔,皇上對其日後能否相讓相維,甚為憂心;範公景仁,對介市素有成見,自己奏請皇上求去知通進銀臺司之職,皇上留中未準;歐陽公永叔,系介甫恩師,且人望甚高,但自前日因病離開參知政事之位後,身體日益虛弱,是否請其再度出山,皇上正在思考之中。”
蘇軾默然。
陳慥急忙舉杯為蘇軾解窘:
“天下大事已定,用不著我們操心了!酒足飯飽,我也該告辭離京了。祝子瞻禁舌嵌口,祝子由任勞任怨,祝晉卿人月常圓!”
王詵也舉起杯來:
“我明天就南下匡廬,今天特來向諸公告別。”
蘇軾神情悻悻,舉杯而對:
“祝季常閒雲仙鶴,遍覽山川。祝晉卿詩畫雙收,早回京都。”
蘇軾言猶未盡,動了感情:
“憶昔日軾官於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