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部分,故宮塵夢錄,那年夏天,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是在場意見,幾乎全體一致,決議:照舊點查,並推吳稚暉同國務院所派的助理員楊千里一同起草,答覆內務部。原文是:
敬復者:準貴部函開:(同前函文略)從緩辦理。等因;查本會於本月二十日議決於二十三日點查清宮物件,系會內應有手續。又本會點查規則,系會同軍警各機關及各項專門學術人員分組辦理,亦系由本會合議決定,似非單純行政機關可比,萬難中止。除由京畿警衛總司令部另行函覆外,相應函覆,希即查照為荷。此致
內務部
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一部分:遷移的初步調停雙方執行點查(2)
會散,有當地警察照例應該列席駐聽的,報告當時的情形到了內務部,王次長吃了一驚,他平常對我說他個人最崇敬的人是莊思緘同汪伯唐(大燮,當時的平政院院長),不管他這話是真是假,可以知道莊思緘(蘊寬)在他心裡上有相當的重量。
莊蘊寬(生於1866年卒於1932年)是家母莊還女史三弟,我的嫡親孃舅,清末名臣,嫉惡如仇,鯁直敢言,並以詩文書法享譽當時。曾繼鄭孝胥之後任廣西邊防督辦;救過孫中山和黃興。孫中山在南京就任大總統時,請莊蘊寬(思緘)同列火車赴南京,並委任為江蘇都督佐理軍政。
莊在廣西離任時提拔了手下愛將蔡鍔,接任他的職務。南北議和,袁世凱稱帝。當時全國60位議員59位表態支援。惟莊蘊寬一人反對。並讓徐世昌代遞公開信,痛陳帝制不可為;民意不可欺,公然提出取消洪憲年號,撤銷大典籌備處。引起袁世凱勃然震怒,從而莊蘊寬以犯顏直諫,名動天下,享譽士林,乃當時京城和全國廣受世人敬仰的大人物。連段祺瑞等對他也是頗為尊重。現在這位老先生參加了委員會,並且發言相當嚴重,王次長揣量了這種情況,知道不是用執政府名義這一道符可以退得了的。
那時內務總長龔仙洲(心湛)正病在醫院,他自然流水地趕到醫院去商量。恰好龔仙洲同莊蘊寬是多年的同官朋友,龔是純粹的舊官僚,又是安福系,思想雖然不同,可是他也知道此事不比尋常,於是吩咐王次長去問一問莊,或可以知道一些應付的法門。於是王次長深夜到了大院衚衕莊公館訪問莊蘊寬,一直談到1點鐘才走。
他得到一個妥協的原則,莊又給他帶了一封非常重要的信給龔,那信上寫著:
仙翁先生總長大籤:
聞公偶抱採薪,昨經電詢,夜間復與王次長晤談,敬悉政躬即佔勿藥,略以為慰。清室善後委員一事,弟本不與聞,乃因公推為監察 員用函聘請,詢其何故,謂弟夙有公正虛譽,一再相邀,故勉從其約。及到會後,知諸公皆清白乃心,刻苦從事,乃大異於所聞。昨忽見貴部傳諭之函,竊疑當局有所誤聽而發。點查之舉,乃會中因鹿總司令負責過重(亦鹿司令所自請)亟行此,期昭信於國人,且各部院均派助理員,事屬公開,絕不違法。儘可由政府派員查察,何止之有?會中如李、易、吳諸君,皆民黨清白之人(稚暉亦閣下素識,不待弟言),其發言或有激昂,但理則甚當。弟之所說,較近官僚,意在融和,不生窒礙。聞警察中有人報告執事,目弟發言激烈之至,此等名字,弟所肯承。惟辦事必須辨明正當與否,且亦必有各種手續,不可不於各方面著想。段公性質,弟所略知,左右宜匡救而彌縫之,若以迴護而生枝節,影響所關匪細。(滿人之胡塗,皆一偏之見耳,其言可聽耶?)高明以為然乎?專上,敬頌愈安。諸維詳察。次長同此。弟寬頓首。[內字原文皆旁註]
?
到了第二天清早,因為昨日會議決定要開始點查,我預備到神武門去,卻接到舅氏莊思老的電話要我先去一談,我只得先到大院衚衕,思老就將昨晚同王次長的一番談話對我說了。並且告訴我說:“我向王耕木提過,有什麼要向委員會幹旋的事,同你商量好了,你同他們有相當的交誼,可以有辦法的。”
舅氏的話我記下了,看見時候已到,趕急地到了神武門。進門先到昨天會議的地方,集合了陸續到來的人士,大家興高采烈地組織第一次出組,預備點查。此時次正是三九天氣,寒風凜冽,神武門內牆高風峻,刺骨如利刃,大家似乎都不覺得,自然是種種的鼓勵激刺出來的。這第一次的組單上,有我同易寅村,還有一位北大教授化學家俞同奎,他也是委員會的委員,德清俞曲園的孫輩,此外,大都是北大方面的朋友,我都記不清了。
但是,軍警都沒有到,我們也就為章程所限,這組出不成了,紛紛地散了回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