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部分,農業中華,月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然數量不大,但是非常精美。這些東西都是直接買到了漢口。因為利潤豐厚,清河吳家因此才能子啊雲龍鎮支撐下來。
只是張家非常封閉,蒙學堂很大,但是不對外收學生,有棉紡廠、榨油廠、皮革廠、酒精廠。但是工人不是自己人就是到漢口賣一些窮人孩子過來養,幾乎不與雲龍鎮其它家族打交道。如果不是每年會送一些銀子,辛寶久都認為張家是要與世隔絕。當然這些銀子辛寶久還輪不上用,因為這些東西大多數都到了縣太爺那裡去了。
所以張家要辦新學,就意味著張家可能會開啟一個口子。辛寶久能夠從中得到很大的好處,因為李家灣有什麼好處,那都是縣太爺的。
所以辛寶久決定親自跑一趟。
第三十四章 辛寶久
從雲龍鎮沿著古渠十多里就到了前李村。
前李村是一個由很多房子圍起來的半封閉的村落,有著明顯的防禦意味,除了出入的人,外人幾乎看不到村子裡的實際情況。所有房屋的外牆很厚,防火牆很高。上面還有射擊孔。沿著小高地圍起來一圈。只能看見裡面的兩顆古樹,和依稀人聲。
進了張家的地盤,道路很平整,兩旁的開有排水溝。牛車在上面走一點都不顛簸。高處的棉花地整齊地一排排排列。棉花下面套種著黃豆。這是張家獨創的種植模式。因為肥料給得足,據說張家的一畝棉花地產量要比得上其它幾家四五畝。別人家還沒法模仿,因為張家的下人算不得下人,和主家吃的一樣,住的一樣,穿的一樣,每家的孩子都能再學校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