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部分,借天改明,使勁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研究院進行全國範圍的試種推廣,這樣的好處是有用則推薦人有功,無用也沒關係,多了研究院一道緩衝。
甘薯推廣到大明全境的話,就能緩解明末的農民起義,說不定滿清也入主不了中原,後的很多事情都可以避免,真是可惜。
今rì天sè已晚,鍾進衛和徐光啟當場商定,明rì一早,徐光啟帶《甘薯疏》與鍾進衛一起,聯名向皇上推薦甘薯,務必全國推廣試種。
當晚,徐光啟回到自己府邸,找出自己當年寫的《甘薯疏》,又看了一遍,唏噓不已,要不是中興伯的極力推薦,自己當初寫這篇文章的用意就被埋沒了。
次rì,天剛亮,徐光啟就早早來到陶瓷廠,匯合鍾進衛,前去覲見崇禎皇帝。
此時,崇禎皇帝已經在文華殿處理政務了,他的心情並不怎麼好。
昨rì下午,刑部接到他的指示,又有東廠聽審,加上證據確鑿,二個御史全部被判抄家流放。
從這幾個御史家裡抄出了六十多萬兩白銀,其中歷次貪汙受賄所得就有四十萬兩之多。御史以清廉自居,承擔朝廷監察百官之職責,自己卻已有如此嚴重之貪汙,可見其他官員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吏治爛到何種程度,崇禎皇帝不敢去想像,因此心情沉重。
他聽到中興伯並禮部左侍郎徐光啟求見,以為水泥已經試驗出來了,心中一喜,沖掉了剛才的鬱悶,連忙召見。
鍾進衛一進文華殿,也顧不上向崇禎皇帝行禮,就先開口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大喜啊!”
鍾進衛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話,聽起來有點像喜得貴子的賀語。
跟他身後的徐光啟一聽,心中不禁有點無語,這萬一甘薯在北方推廣有問題,你中興伯這麼嚷嚷不怕皇上降罪?
崇禎皇帝一聽鍾進衛的恭喜,連忙從御座上站起來,總算有好訊息了:“可是水泥燒製出來了?”
“啊,沒有。”鍾進衛一聽崇禎皇帝會錯意了,連忙否認。
崇禎皇帝一聽,失望地坐回御座,埋怨鍾進衛道:“鍾師傅待在陶瓷廠,水泥沒有燒製出來,還有什麼事情能值得朕大喜。”
鍾進衛衝崇禎皇帝笑笑,也不說話,側過身子,向徐光啟努努嘴。
徐光啟走上一步,站鍾進衛左側後方一點,向崇禎皇帝行禮:“臣,禮部左侍郎徐光啟參見陛下。”
崇禎皇帝看鐘進衛那樣子,難道真有喜事,和徐侍郎有關?於是,連忙問道:“徐卿不用多禮,有事快說。”
“陛下,臣有本上奏。”徐光啟看了下鍾進衛,然後向崇禎皇帝說道。
崇禎皇帝點點頭,讓徐光啟說。
“臣在萬曆三十六年,寫過一份《甘薯疏》。臣慚愧未及時向朝廷上書。中興伯昨rì聽聞之後,極力願與臣一道聯名推薦甘薯。”
崇禎皇帝一聽,難道鍾師傅說的大喜就是這個甘薯。鍾師傅如此重視,一定不是凡物。不由生了興趣,也不讓內侍轉遞徐光啟拿出來的《甘薯疏》,自己走了下來,接過之後當場看了起來。
崇禎皇帝先是看了序,從中隱約看到了徐光啟以前沒有給朝廷推薦的原因,然後又看了內容,是這種甘薯的好處和種法。其中還進行了產量對比,一目瞭然。
北方夏麥秋粟合起來畝產約為兩石,江南畝產稻穀四石左右,而這甘薯,據徐光啟在上海試種,畝產能達到六石左右。崇禎皇帝看到這裡,眼睛都亮起來了。
《甘薯疏》的內容不多,他很快看完,然後抬頭問鍾進衛道:“徐侍郎所說甘薯的產量如此之高,可是事實?”
崇禎皇帝心中有著一種期待,雖然鍾進衛剛才說了大喜,但他還是想親耳再聽一次。
鍾進衛知道崇禎皇帝的意思,他問的是,後世是不是能證明此種甘薯的益處。
鍾進衛點點頭,然後向崇禎皇帝道:“是的,並且甘薯在全國各地都能成活,據說,吃了對人體還有不少好處。”
徐光啟一聽,在一邊證明:“神醫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有說甘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yīn之功效。”
“能解西北災情?”崇禎皇帝馬上聯想到西北的災情,期待著鍾進衛的肯定答案。
“應該能緩解吧,全面解決恐怕不行。”鍾進衛想著要甘薯能徹底解決饑荒,後世就不會有餓死的人了。
雖然崇禎皇帝沒有聽到滿意的答案,但甘薯如此之高的產量,還耐旱,剛好能解決大明現在越來越嚴重的旱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