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部分,借天改明,使勁兒,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甘薯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如果貿然推廣所有田地都播種此類作物,萬一有個意外,怕是後悔莫及。但現在西北的災情又特別嚴重,緩慢試驗則有可能延誤災情,西北地區已有多處地方出現饑民造反,延綏巡撫洪承疇為此已經連上幾道奏疏催賑災糧。

崇禎皇帝就在鍾進衛和徐光啟面前,來回踱步了幾圈,然後站定,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你說朕先試種一下,然後再下令所有田地播種甘薯,是否會更好?”

鍾進衛暈倒,看來崇禎皇帝果然是沒有出過門,這麼簡單的道理還要諮詢。

於是,他點點頭,對崇禎皇帝道:“臣有兩個建議,供陛下參考。”

“鍾師傅,快說。”

“一,陛下當調集閩浙一帶的甘薯種子,儘快往災區推廣。甘薯的一個好處是,可以不佔有原先的田地,直接在貧瘠荒山種植,都沒問題,今年能種出多少是多少。”

崇禎皇帝點點頭:“其二呢?”

“二,成立研究院,研究甘薯品種,培植出高產甘薯。據臣所知,甘薯的畝產絕不止六石,在臣的家鄉,再翻一翻都嫌少。”

鍾進衛來大明已有一段時間,單位換算差不多知道,此時的一石約為一百八十斤,後世甘薯最少都是2000…3000斤,因此他能誇這個口。

徐光啟在一邊聽得一怔,中興伯當真能有如此把握,甘薯畝產在大明能有如此之高?中興伯在海外的經驗怕不一定能適合大明吧,這大話說出去,恐非中興伯之福。

他卻不知道,鍾進衛所說的地方,就是大明的地方,只是時間上有差異而已。當然,崇禎皇帝是知道這點的。

所以,崇禎皇帝的注意點不和徐光啟一樣,而是在鍾進衛說的研究院這個名詞上。

第一百四十六章 農業研究院

“鍾師傅,你說經過這個什麼研究院研究之後,能提升如此之高的甘薯畝產?”崇禎皇帝帶著一絲不相信,問鍾進衛。一畝十二石,這在古代還真是不能想象。

“是的,陛下。”鍾進衛肯定地點點頭。

然後他自然地就想起了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心裡一動,就又開始誘惑崇禎皇帝:“陛下,臣家鄉的研究院,還研究出了雜交水稻,和這個甘薯一樣有很多優點,耐活,畝產也大。這幾樣東西研究出來之後,您知道我家鄉養活了多少人麼?”

“多少人?”崇禎皇帝很關心這個話題,見鍾進衛的神態,好像能養活不少人,他心裡暗暗地估計了下,如果不是連年低溫乾旱,大明的糧食產量養活現在的人口綽綽有餘,江浙一帶甚至都改稻為桑,種經濟作物,也沒見有多少饑荒。這麼算起來,後世有兩倍大明人口就差不多了吧。畢竟人口可以翻倍容易,耕地和產量要翻倍是很難的。

“大明現在有多少人口?”鍾進衛沒有直接揭開謎底,而是關心起現在的人口數目來了。

“大約為一億五千萬人左右。”崇禎皇帝帶著點自豪回答鍾進衛。歷朝歷代,當以大明人數為最。

“那臣現在可以告訴陛下,臣家鄉,有十三億人還多,從沒出現過饑荒。甚至有地方的田地都已荒蕪不種,也無事。”鍾進衛說出這話,心裡帶著點惡趣味,想看看有沒有人被嚇傻。

“鍾師傅,當,當真?”崇禎皇帝盯著鍾進衛的眼睛,有點不可思議。

徐光啟更是想不通了,下巴掉到了地上。他是大明瞭解海外最多的人,但據他所知,好像海外的國家都很小,有的甚至沒有大明一個行省大,哪怕最大的國家,人口也不如大明。中興伯的家鄉到底在哪裡,有十三億人之多,那是多大的國家,徐光啟不能想象。

“陛下,臣怎麼可能欺君。不知道陛下是否記得,臣住的那房屋有多高,一個房子可以住多少人應該可以猜得到吧。”鍾進衛提醒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想起在鍾進衛手機上看到的那一座座高樓大廈,想想那麼多人住在一起,那該是多大的一個城市啊。想著想著不禁神往起來。

徐光啟聽鍾進衛和崇禎皇帝的對話,很是摸不著頭腦。據他所知,皇上應該沒有出過京師,他怎麼可能知道中興伯海外的房屋高度。如果要是從畫中所知,那徐光啟是不會信的。要是中興伯把房屋愛畫多高就畫多高,根本沒有實際參考價值。

沒想,他看到崇禎皇帝回過神來後,點點頭,肯定了中興伯的說法。徐光啟不由大奇,難道是真的?

崇禎皇帝現在壓根就忘了徐光啟還站在一側,他兩眼放光地對鍾進衛說道:“朕記得,還真是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是傀儡皇帝

悟來悟去

星際妖皇[洪荒]

君恨生

冷王的逃妾

指點迷津

有妖

熱帶雨淋

[綜英美]魔法少婦摩根勒菲

容時之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