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5部分,東唐再續,一意孤行,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那種技術就是最好的技術,條條道路都可以通羅馬,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材料是基礎,加工是手段,技術的進步需要滿足的就是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技術不能更新是受材料所限,沒有好的材料,連試驗的機會也不會出現。
鋼鐵中的硫含量對盔甲的使用壽命有嚴重的影響,大宋不斷地再造,新甲還沒造出,前面造的舊甲已開始腐爛了,這又是一個要命的問題。而南方潮溼,鐵甲比在北方爛得更快,這也是宋軍面向紙甲選擇的結果。宋朝的盔甲分鐵、皮、紙三等。宋代的紙甲的產量也相當多。如北宋仁宗時,曾令淮南、江、浙州軍造紙甲三萬,給陝西防城弓手。末寧宗嘉定時,蘄州曾在三、四個月中造紙兜鍪一千副所以不從材料上解決問題,盔甲生鏽的難題始終存在。即便是有油漆的保護,鋼鐵中的硫始終要做怪,穿在身上油漆隨時都會被磨掉,只要有潮氣,立馬開始爛。
中國的鐵製品最大的問題是富礦源少,華東華南鐵礦的含硫偏高,後來用煤鍊鋼,含硫量更是超過工業標準。含硫量高導致鋼材的紅脆性,熱鍛時就不能反覆鍛打,導致鐵兵器質量的下降。中國到南宋以後,大量普及煤鍊鋼鐵,煤是一種價格低廉的燃料,這樣大大提高了鐵中的硫磷雜質,兵器用鋼鐵和犁地工具用鐵完全不同,但他們顯然是忽略了用途,含硫磷高的低劣生鐵,雖然脆,但犁地工具用鐵就這種用途來說,需要粗厚才能深耕的犁齒,良好的硬度能提高耐磨性。因此,宋朝皇帝降式造甲,就是因為看到了完全將所有的盔甲標準都控制在絕對一致的質量和重量上,是不現實性的,所以才會適時下御旨降式造甲,降低造甲的要求和質量,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也算是恰當調整。
而李曜過去趁拓跋氏“不懂行”,透過他們弄到了一些上好原料,此時換裝到了隊正,正在考慮全軍換裝,結果便出了這種情況,不得不說是個麻煩。尤其是麻煩還出在這麼關鍵的時候,更是讓他心煩。
他思來想去,忽然擺手道:“那你就去告訴他們,不賣就不賣,這生意咱們不做了。”
顧艋瞪大眼睛:“不做了?那換裝怎麼辦?”
第209章 出鎮河中(十五)
面對顧艋的震驚,李曜面色堅決:“換裝暫緩!”
他見顧艋驚得一時失聲,才稍微放緩語氣,沉吟道:“我料拓跋氏並無這等能耐知曉我河東軍械監之冷鍛甲一旦少了他的原料便製造不成,他們或許只是試探,之所以裝作態度強硬,也無非是為了給我等造成心理壓力。俗話說得好,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他以為非他不可,我便偏偏不使他如意,前番你不是與我說了,我河東軍械監每年與拓跋氏方面交易,使他們大獲其利,恐怕佔據了他家收益三到四成?哼,那便停了這生意,我倒要看看,最後是誰耗不起!”
顧艋深吸一口氣,思索一下,道:“先耗不起的,自然是他拓跋氏,只是這一來我河東軍的換裝速度就將大大減緩,如今冷鍛甲的換裝,開山軍基本完成,其餘諸軍,黑鴉軍、鐵林軍算是換到了隊正、隊副一級,而再後的諸軍,有些連隊副都還未曾拿到冷鍛甲,此時我軍械監忽然喊停,某是怕掌監您可能會為人詬病。”
李曜冷哼一聲:“詬病?誰不服氣,讓他來與我說!”
顧艋乾笑著搓搓手:“掌監說笑了,他們再不滿,也自然不敢來與您說,要不然沒準暫緩就變成停換,那豈不是因小失大?”
李曜嘿嘿一笑,看了看越來越近地對岸,語氣發沉:“過去幾年,我軍械監對他們的要求幾無不允,倒是讓他們越發不知輕重了今後,軍械監發放軍備,一切按照某的排程來進行,若是有人質疑,你只管將責任推倒我身上便是。”
顧艋心中一凜,暗道:“掌監這話的意思,似乎是要挾寶自重,原先軍械監分配物資,按說是要經過節帥王府,不過節帥王府那邊,大王是不問這些事的,蓋太保(蓋寓此番隨軍平定關中之亂後授予檢校太保)對軍械監的報備也極少駁回或改令,只是不管怎麼說,這事至少名義上是由節帥王府直管,如今掌監這話”
他不禁問道:“那節帥王府那邊?”
李曜淡淡地道:“此節無須擔心,某自會拿到大王教令,叫任何人說不出半句多話來。”
顧艋聽了這話,總算放下心來。
李曜問他還有何事,顧艋一拍額頭,道:“掌監不問,某還真要忘了。”他皺起眉頭,用勸諫的語氣道:“掌監,‘火神液’的進展非常不順,這一個月來,又引起了四次爆炸,死了十一個,傷了三十幾個很多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