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孤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一箇中國革命親歷者的私人記錄,孤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一見到洋姜的莖葉和根塊,馬上條件反射般地反胃、嘔吐。
紅軍總部的聯絡參謀天天來衛生隊,監督我們吃洋姜,儘管每人的乾糧袋裡裝滿了炒米,他也不許我們吃一粒。他說,下面的路還很遠很遠,洋姜也莫得吃,現在要吃了炒米,今後就要餓飯,甚至餓死人。大家老老實實地強忍嘔吐,吞嚥洋姜,誰也不敢偷吃一把炒米。
山上吃了一個多月的洋姜。就在這個地方,傅連璋在聯絡參謀的陪同下,來衛生隊檢查工作。雙方介紹認識後,他問我全隊有多少人,會不會包紮傷口,換藥,有多少衛生包,有多少病號。我一一作了回答。傅連璋又巡視了整個衛生隊,還很滿意,他說:“小同志們精神飽滿,健康活潑,很好,很好!”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傅連暲。不久紅軍離開丹巴繼續西行。
百丈關火線救護
1935年11月,紅軍攻克邛崍公路上的重鎮百丈關。百丈關是四川盆地西沿山地與平原過渡地帶的交通咽喉,自古就有:“獲百丈(關)者,必得成都無疑”之說。四川軍閥劉湘老巢難保,組織二十餘萬川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輪番拼命向百丈關反撲。紅軍歷經七晝夜戰鬥,付出了傷亡近萬人的慘重代價。紅軍主力嚴重受挫,被迫撤出百丈關地區。至此,張國燾南下軍事行動宣告失敗。百丈關成了紅四方面軍的敗仗關。
百丈關戰役開始之前,我們衛生隊在公路旁休息。忽然,公路上馬蹄聲轟響,一個紅軍騎兵連急駛而去,騎兵人人佩掛馬刀、衝鋒槍、駁殼槍。一會兒,又有三十多名紅軍首長縱馬而來。警衛班的戰士悄聲地指指點點,哪個是朱德總司令,哪個是張國燾總政委,哪個是徐向前總指揮總部首長走過不久,又有一連威風凜凜的紅軍騎兵緩緩隨行。
百丈關戰鬥最激烈之時,總部聯絡參謀命令我帶領衛生隊參加救護傷員。紅軍傷員源源不斷地從火線上抬下來,敵人發射的炮彈不時在山頂上爆炸。山坡下,數百名紅軍傷員躺臥在收割後的稻田裡,鮮血染紅了一叢叢稻草根。衛生隊全體小護士整整五天五夜不停奮戰,為傷員擦洗血跡,簡單包紮,喂水,招呼擔架員向後方轉移傷員。我們困累到了極點,就輪流躺在犧牲的戰士身旁打個瞌睡。
那天,朱德總司令在警衛員們的簇擁下,騎馬路經我們這片戰地救護場。“紅軍之父”端坐在馬背上,久久巡視滿身血汙的衛生兵和傷兵,不忍離去。
從百丈關救護場撤下來,衛生隊到天全縣城附近休整。大家時常跑進城裡閒逛,城中一條小街的店鋪照常營業,百姓生活平靜。這年冬天,大雪紛飛不停,天全城內外民宅山林鋪蓋厚厚的積雪。衛生隊躲進簡陋的木板民居,圍攏在火盆旁取暖避寒。
天全城外的四川老鄉
衛生隊百餘人駐進天全城外一灣山岰的兩戶民居,其中一戶農民逃跑了,十幾間磚瓦房裡傢俱、炊具、糧食油鹽應有盡有。三合院前有一塊寬闊的曬穀場,四面水田,小山平緩起伏。看來天全這個地方比川陝蘇區通南巴豐富得多。
沒有逃跑的這戶農民三代同堂,三十幾口人擠在七八間草屋。老爺爺大約六七十歲,長長的白鬍須。他有四個兒子,二個未出嫁的女兒,七八個孫子孫女。他們一家人驚恐地透過門板縫隙張望我們這群娃娃兵。
幾天後,衛生隊斷糧了。總部聯絡參謀讓我選四十多個強壯的小兵隨他去兵站背糧。我們爬上江邊的大山,山路崎嶇,荊棘叢生,攀上山巔,腳下的一塊塊梯田,像一面面鏡子。我們推門進了老鄉的房子,屋子裡空蕩蕩無一人一物。
聯絡參謀命令我們分頭尋找糧食,準備午飯。在一所民宅側後的一條山谷中,發現石崖下面有個山洞。洞裡堆滿了老百姓堅壁的物品:木桶、澡盆、糞桶、鐵鍋、鐵鋤、棉被、衣服。一卷破竹蔑席裡鼓鼓囊囊不知包裹什麼東西。我拽開竹蓆,原來是半片豬肉,黑黑的豬毛都沒有刮掉。
我撿了一件半新舊布褂子穿在身上,其他人各取所需。然後抬著豬肉,拎著菜刀,返回報功。聯絡參謀好高興,用菜刀把豬肉分解了四十多快,每人一塊。大家用細竹杆串起豬肉,架在篝火上烘烤。豬肉滋滋地淌油,有濃濃的烤肉香氣。這家房前有一塊旱地,種滿了蘿蔔。拳頭大小的蘿蔔,上青下白,又甜又脆,賽過鴨梨!吃過烤豬肉和甜蘿蔔,眾人增添了力氣,來到兵站,每人量力報數,有人背30斤米,有人背40斤米,按原路返回駐地。
慢慢地,我們與房東一家人熟悉了,他們解除了恐懼戒備的心理,老爺爺的幾個兒子時常來與我們聊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