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部分,華夏立國傳,老是不進球,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高當地抗旱能力,儘量能搶種更多的田地。

而各邸報也在轟轟烈烈地宣傳“抗旱”,許多在這次抗旱中湧現出來地“先進事蹟”和“先進人物”紛紛在各邸報地頭版亮相。而觀風采訪署地“宣傳人員”更是沒日沒夜的走縣串鄉,說得口水直飛。做為長在紅旗下的曾華,這點宣傳手段還是明白的。當然他也知道,很多東西用濫了反而會起負作用,所以象這種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曾華很少發起,只有在這種重大事件才會採用。

在北府這種新穎的模式下,北府百姓們已經普遍沒有以前那種在自然災難中天塌地陷的感覺了,因為北府官方無論是從輿論上還是實際行動上都給了百姓最大地信心。其實很多時候天災還沒有人禍帶來的破壞力大。加上在前幾年北府呈現給百姓們的都是有諾必行。最重實效的面目,所以當北府發出號召和動員後,百姓們都會相信和響應。就是後面那災年賦稅的“遙遠支票”百姓們也深信不疑。這讓北府許多官員深深認識到曾華一直是嚷嚷的-官府和商家一樣,最大的本錢就是一個信字。

北府從二月開始就投入到一片火熱的抗災鬥爭中,不但關隴兩州地百姓盡數被動員起來,就是各地地鎮北軍和府兵能夠調遣的也被盡數調了過來進行支農抗災。所以當桓溫在等待曾華實現答應桓衝的聯合出兵,一舉剿滅周國地承諾時,卻等來了曾華以北府大災為由,暫停用兵的通知,讓桓溫甚是鬱悶了半天。

不過這也沒有辦法,抗災在當時是大事,誰也不敢馬虎,不管桓溫能不能理解,他必須承認這個事實,至少在永和十年年內北府是不會從函谷關出一兵一卒的。

桓溫集結了荊襄五萬兵馬,在榮陽城與周國的苻雄接觸了一下,發現周國上下一片“兔子急了還咬人”的態度,加上沒有東路王師的牽制,更加可以盡起轄區青壯來跟桓溫拼命。

桓溫在榮陽城下猶豫了月餘,最後還是悻悻地退回洛陽。在留下廣威將軍王濟率領萬餘兵馬留守河洛後,自率大軍徐徐退回荊襄。

而因為大災推遲的還有曾華的納妾大計。四月份,斛律和竇鄰的妹妹竇淩、烏洛蘭託的妹妹烏洛蘭韻連同豐厚的嫁妝一併被送到了長安,但當時是抗旱最關鍵的時候,曾華怎麼能做出這種“人神共憤”的事情呢?於是就向後推遲,反正慕容家的慕容雲還沒有送到,等等一起把事情辦了反而可以省一碼事。

大旱過後有蝗災,這在古代幾乎是一條“百發百中”的規律。當關隴一直到四月份還只是下了兩場只能算是“噴嚏”的小雨後,無數的蝗蟲開始在安定郡、北地郡等地“集結”,準備向臨近的扶風郡、天水郡等郡席捲而來。接到相關郡縣告急之後,曾華立即下令一面開始繼續動員百姓,進行人力滅蝗,另外一方面下令集結“鴨兵雞卒”,組成“吃蝗大軍”開赴前線,討伐蝗蟲。

到了五月中,北府已經陸續調集了數十萬雞鴨對蝗區進行了“大縱深”的掃蕩,終於壓制住了可能會釀成大禍的蝗災。

在三個月的扛旱治蝗鬥爭中,最讓曾華心焦力瘁的卻是“舊派名士”藉機造謠生事。這些人以天災論及人禍,矛頭直指北府和曾華的“亂政”和“窮兵”,聲稱正是這樣老天才會降臨天禍到關隴頭上。這些名士的藉口很“強大”,那就是連周國這樣的“不臣”之國都沒有被降臨天災,而唯獨北府關隴地旱災和蝗災來勢洶洶。這已經充分說明了天意要懲罰“某些人”!當然了河東地區的旱災只是要輕微一些,造成的災難性後果卻遠勝於北府,但是這些都被舊派名士們自動過濾了。他們考慮只是天災的規模,那才是天意的代表,至於官府抗災得不得力,從災難中救下多少百姓就暫時不是他們考慮的範圍。

這股謠言比自然災難還要來勢洶洶,讓曾華和北府上下憤怒萬分外加委屈萬分。這些舊派名士一天到晚喊著天意,宣稱只要在旱災和蝗災面前虔誠“改過”就能得到天意的原諒。這災難也會自動消失。而他們言語在百姓中的影響也不小。許多百姓都受到了這樣地蠱惑。一時許多地方地官吏和百姓都人心惶惶!

不過幸好所有地輿論機構都掌握在北府和曾華手裡,要不然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在曾華的授意下,各邸報除了大肆刊登北府如何組織得力,如何率領百姓取得抗旱治蝗偉大勝利,剩下的版面基本上變成了郝隆、羅友等新派筆桿子的專刊

這些新派名士學問不比舊派名士差,引經論據也不比他們差。在這些人的筆下,大災大難歷朝歷代都有。只是賢明者領民御災,無能者才推卸責任。甚至文中直接不客氣地指出,這些舊派名士不顧百姓死活妄論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賀府千金

點絳唇

亂古墓地

僻處自說

炮灰有毒

車水馬龍01

正義如我不可能是酒廠之光

木遁使者

不照騙算什麼網戀[電競]

阿拉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