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2部分,資料三國,無邊的寒冷,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今尚在交鋒,安肯發兵相救?”
董和道:“張魯雖與我有仇,但南燁軍已在成都來路之上。勢在危急,唇亡則齒寒,若以利害說之,必然肯從。張魯若來,龐羲、張任幾位將軍也可領兵而回,則成都安矣。”
張松一聽這也是一條妙計,便示意法正出言阻止。可是還沒等法正開口,王累便道:“不可!不可!為敵南燁而借張魯之兵,如遣虎逐狼,便是可退南燁,益州也不為主公所有。”
劉璋本心也不願向張魯借兵,聽王累阻止便也作罷。此時黃權又獻策道:“主公若不願向張魯借兵可暫與張魯求和,令幾位將軍回援。我聞張魯手下謀士楊松,極貪賄賂。主公可差人從小路投漢中,先用金銀結好楊松,後令其進書與張魯,勸張魯退兵。”
張松一聽黃權之策也對南燁極其不利,便要出言阻止,卻感覺身旁有人拽自己。張松側頭一看正是法正,只見法正微微搖頭,示意他稍安勿躁。張松知道法正才智過人,便先不搭話,想看看劉璋如何決斷。
劉璋聽了黃權之計以為可行,而且這次也沒人再出言阻止,於是劉璋問道:“不知何人願為使者去說楊松?”
法正此時一捅張松,張松當時會意,出班道:“那楊松與我同名,此事正該我去,還請主公應允。”
張魯是劉璋宿敵,前往漢中為使多少有些危險,劉璋見張松願去十分歡喜,便遣張松攜帶大量金珠去見楊松。又命其餘眾將各自把守城防,不求克敵制勝,只要堅持到幾員上將領兵而回便成。
張松下殿之後問法正道:“適才我欲令劉季玉不行此計,孝直阻我,為何後來又要我出使?”
法正笑道:“子喬若阻此計,難免有人再獻他策。如今此計如何行事皆在我等掌握,豈不更加方便?只要令此計不成,與適才阻止又有何異?子喬可如此行事”
張松聽法正說完不由笑道:“孝直真妙計也!我這便依計而行。”說罷回家收拾一番便去出使。
按道理張松出使張魯該往北行,可他得了法正之策出城之後偏偏往南,直接來到南燁大營將此計告知南燁。而後又對南燁道:“劉璋遣我出使,我便一路緩慢拖延,國師可速速進兵,力爭在張任等人回兵之前攻下成都。成都一失,縱然大軍回兵也全然無用。”
第五十四回 入南中張松獻圖 攻益州南燁得蜀(11
南燁見張松不但來給自己送信,而且還要幫自己拖延劉璋大軍,心中十分感動。緊握張松雙手道:“我能得益州,先生當居首功!”張松聞言連道不敢。
郭嘉在一旁聽了張松之計微笑道:“不知劉璋給了子喬多少金珠?國師可加倍給之。”
張松聞言不由怒道:“奉孝這是何意?我投國師乃是真心,豈是貪圖財貨?”
郭嘉道:“子喬會意錯了!我令國師多給金珠同樣是要請子喬出使張魯,賄賂楊松。”
張松聞言詫異道:“我一人豈可為兩家之使?”
南燁也不知郭嘉何意,便問道:“子喬不是外人,奉孝有何計策還請明言。”
郭嘉笑道:“適才子喬欲一路拖延恐怕不妥。成都十萬火急,子喬就該火速到漢中才是正理,假若拖延時日豈不露出破綻引人生疑?”
張松不以為然道:“生疑又有何妨?待劉璋生疑之時,恐怕國師已然攻陷成都。我既可不用一路勞苦,還能剩下這些金珠以資軍用。”
郭嘉哈哈大笑道:“子喬信任國師固然不錯,但我等謀士用計當思萬全。所謂事有萬一,若萬一成都難攻,久戰不下,子喬又露出破綻豈不壞了大事?”
張松不服道:“敢問奉孝有何萬全之策?”
郭嘉道:“拖延時日固然不錯,可不能在路上拖延。子喬當火速前行,等出了葭萌關到了漢中地界,便可尋一處宅院安穩住下,如此拖延才是上策,保證劉璋不知你路上耽擱。國師所賜金珠有一半便是子喬住宿開銷。”
張松聞言心中暗挑大指道了聲“高明!”他若一路拖延,從成都到葭萌關便會耗時良久,到時候葭萌關守將回成都兩相印證,便知張松路上用時多久,是否拖延。可若按郭嘉之計,到了漢中再拖延,葭萌守將便不會知情,便是有人認為他費時良久,張松也可以推說為了結好楊松才多費了些時日。
心中雖佩服郭嘉謀劃,可張松依然不太服氣,問郭嘉道:“奉孝言一半金珠用以食宿,另一半又有何用?”
郭嘉道:“自然還是賄賂楊松。”
張松道:“若要說服張魯退兵,有劉璋所賜金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