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部分,中國百姓看中國,換裁判,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往前翻幾張報紙,就能看見在不久之前,各地農民手中拿著的還是用灑了一年的汗水換來的不能吃不能喝的大把“白條”(這真是我們中國人偉大而獨特的“發明”)。賣糧食的和賣棉花的沒得錢拿,這不就是“莊稼人沒口糧,紡織娘沒衣穿”嗎?為了這個,我們的各級政府還搞廠許多個“了不起”的“爭取不給農民打白條”之類的承諾工程。可現在的事實是有些地方“白條”照打,農民負擔也在“減負”聲中一年年地水漲船高。
我的親友們有一大半是種田的農民。我記得有一年暑假去他們種的玉米育種地裡幫忙,為了避免公本和母本“串花”,要鑽在一人多高的莊稼地裡把所有抽出來的玉米雄穗都拔出來,那是要一直踮著腳,伸長著手去拔的。七月裡烈日當空,即使早晚也是熱氣襲人,更不用說玉米葉子劃割著面板,火辣辣的痛,不消半個鐘頭就已是腰痠腿痛,幹上一個小時就感到頭暈腦脹、直想嘔吐;半天過去,只想喝水、睡覺,不想吃飯——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城市裡一直努力拼搏並留下來的巨大動力之一。
可是現在,明年的種子也許就是假的,這真是個巨大的恐懼!
我的母親歷來就有存糧的習慣,我想她老人家大概是破過去的饑荒時日給嚇怕了,直到現在這個習慣還是在慢慢地改;但是且慢,如果今年還是沒有人給農民“定心丸”吃的話,我倒是要準備回家鄉去給母親她老家修上一個大人的、又防潮又通風的糧倉,尖頂的那種。
要××,先修路
繼超(河北邯鄲)
據新華社報道,河北省和山西省在修建高速公路時,都違紀大量挪用建設資金,其中,河北省挪用近億元,以建培訓中心為名,蓋了高層辦公大樓和高階宿舍;山西省則遠離高速公路,建了一處集保齡、桑那、游泳等為一體的高階娛樂場所,其挪用資金之多,令人難以想象。至於挪用之外是否還有別的名堂,未得其詳。
面對這兩起並不令人吃驚的事件,想起了屢見報端的“要致富,先修路”、“要治窮,路先通”等順口溜。確實,要想開啟閉塞的山區,要想解決城市交通的“瓶頸”,或曰改變某某形象,是有必要修公路的,有道是:公路通,百業興嘛。但是,老百姓還有另兩句順口溜:“要暴富,修馬路”、“要提成,上工程”,同樣發人深思。剛一交工便成豆腐渣的雲南省昆祿公路,因毀於一旦而引人注目的綦江虹橋,以及上述揭露的邊修路邊蓋樓的事件,使人不得不想想有人為何要修路架橋?
要政績,先修路。架橋修路,歷來是民間的善舉之一,如今成了很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重要一火。國企改制、找新的增長點、工人再就業,費時勞神最難辦;農民致富、農業產業化,忙在基層見效慢。見效最快、最顯政績的莫如修路。於是,列為形象工程和堂政領導幾件實事的總離不開修路或架橋;於是,有某城區在一條不長的河上架了三座橋,老百姓說是一個書記一座橋;於是有某市在莊稼地裡壓出條寬馬路,預計到21世紀中葉再通車。
要暴富,先修路。修一條路,動則百萬、千萬、上億的資金,跑立項,搞設計,招投標,進原料,過驗收,該有多少環節,該過手多少金錢啊?工程過程中的“暗箱操作”會有多少“貓膩”呢?按通行的10%回扣率,你不想暴富也不容易啊!綦江縣委副書記林世元受賄罪10多萬元,實為小菜一碟,其大巫還多有人在,足以讓人測測修路表層下的汙水有多深。
要××,先修路。同是修路,區別多多,名堂多多。架橋修路,利國利民,要構築現代化的交通網路,要擴大內需激發增長,急需大修其路。問題在於,修路的動機何在?是發展真需要,還是為造“政績”?是為民謀利,還是醫己私利(造政績圖私名,實質也是圖私利)?修路的錢用於何處?是全部投入工程,還是貪汙裝進腰包?這實在是涇渭分明、冰炭不同爐的原則問題!
工程發包,已成為官員貪汙受賄的重要環節,也成為檢驗幹部廉潔度的一塊試金石。
我也“不滿意”
日月(武漢)
近日,有訊息說某省評出了5個“人民不滿意派出所”。這5個“榜上有名”的派出所的主要問題是:領導班子不力,部分民警素質低下,違法違紀嚴重,轄區治安秩序不好。有的執法違法,非法延長留置,刑訊逼供,致人傷殘甚至死亡;有的公然綁架他人,搶劫財物,強姦婦女;有的耍特權,抖威風,欺壓毆打群眾等——
讀罷這一訊息,筆者實在是有點弄不明白了。如此惡行,倘若是一夥不法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