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部分,香港商戰風雲錄(上),溫暖寒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九龍巴士收購了啟德巴士,共擁有40輛巴士。就規模及效益,略遜於 繁華港島的中巴。 鄧肇堅不斷開拓新界巴士線,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九巴已擁 有128輛單層巴士。 60年代,新界成為新興工業區,人口激增,九巴終於後來者居上,超 越了中巴,成為香港最大的巴士公司。 中巴屈居第二。卻因為港島地價飛漲,中巴公司的停車場、修理廠、 客車廠佔據的大量地盤成為眾商垂涎的地王。 這為數十年後的中巴保衛戰埋下伏筆。一心想專營巴士業的顏氏、黃 氏在創辦之初,是怎麼也不曾想到的。 紅牌車主 胡忠是40年代至60年代香港赫赫有名的“計程車大王”。對出身豬農、生 活在薄扶林鄉間的胡忠來說,這般輝煌的成就,大概做夢也不曾想到。 胡忠祖籍廣東花縣,父親胡社生於1880年來港謀生。他是個安分守己 的農民,香港的生活,完全是花縣老家的重演。他與妻子劉氏住在島西的 薄扶林村,搭了一間棚屋,種菜養豬,別無他求。 1902年胡忠出世,他很小就幫家裡做活。胡社生深感自己出息不大, 就送10歲的胡忠到書院讀書。胡忠聰穎好學,尤喜歡英語。可惜求學生涯 僅短暫的3年,家裡遭風災,無法供胡忠讀書,胡忠又回家種田養豬。不過 這3年,對胡忠未來的發展大有好處。年青的胡忠視野開闊,雄心勃勃;略 通簡單的英語會話,便於他開計程車載客。 1921年,父親胡社生逝世。19歲的胡忠肩負起上有老母、下有妻子兒 女的重擔。按理,種菜養豬,能維持一家餬口禦寒,該心安理得了。胡忠 卻不安分,他想躋身新興的汽車行業。 為賺足考牌的第一桶金,胡忠停止種菜,專營盈利略大的養豬場。另 外,他到一戶洋人家做花匠,每月賺取12港元薪金。到1924年,他不僅償 還了家中的債務,還積攢下500港 當胡忠提出要拿出300港元去學駕駛汽車時,母親劉氏頓時瞠目結舌。 良久,劉氏說道:“行船跑馬三分險,汽車這東西,開起來像飛一樣跑,你 怎想到弄那玩命的東西?” 胡忠說:“一個計程車司機,月薪有30元,若加上小費,就有七八十元, 我們家就不必受那麼多苦了。” 劉氏仍是反對。胡忠耐心地說服母親,終於得到母親的同意。幾十年 後,胡忠向子孫回憶當時的情形說: “母親雖然竭力反對我的計劃,差點使我學不成,我一點也不怨母親, 我很理解她老人家的心情。母親當時說,一個人要知足常樂,只要克勤克
… 頁面 115…
儉,就不會像過去那樣三餐不繼。人要腳踏實地,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我當時就淚流滿面。後來母親同意我學駕車,我不管遇到什麼挫折,也不 管如何發達,我都不忘腳踏實地、克勤克儉這句母訓。” 1924年,胡忠到當時唯一的一家計程車公司——紅邊計程車公司學駕車。 學徒收費100港元,加上請師傅喝早茶等多項開支,總計300港元,胡忠勤 奮好學,經過3個月的訓練,一次就考到執照。 考到執照,有人介紹胡忠給一位洋行老闆開私車。薪水很高,又輕鬆, 胡忠卻不願去。他不願做洋人的車伕,寧可自己掌握一輛車,於是就留在 紅邊公司開車。 胡忠最初在九龍區開車,月薪30港元,加上小費,每月收入就有100港 元左右。那時有錢人擁有私車的不多,計程車生意紅人,司機是門很吃香的 職業。胡忠卻不以此為滿足,他暗暗計算,一輛車的成本是多少,一天的 毛收入是多少,汽油薪金等等開支是多少,那麼老闆一輛車一年的收入是 多少。胡忠愈算愈覺得是條財路,大有作為。 半年後,胡忠調港島跑車,港島人多繁華,生意更紅火。胡忠為攢足 買車的錢,從清晨跑到後半夜也不知勞累。月薪是固定死的,多跑可多撈 小費。胡忠回憶道,“那時候的人忠厚,車錢一仙不少交回給老闆,我幾乎 沒聽過哪個司機私吞車錢的事。現在這樣就難行得通,現在習慣把車包給 司機。” 胡忠等不及攢足車錢再買車,就動員另一個司機參股拿出150港元,加 上自己的450港元,就有600港元。那時一輛計程車需2000港元,胡忠焦慮之 中靈機一動,收下4名考車牌的學徒,共得學費600港元,這樣就有了1200 港元。胡忠拿1000港元交了首期,剩下200港元作日常開銷。胡忠辭去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