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部分,澳洲史,花旗,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入許可證,並按1922年《帝國移民法》規定給予資助。在1921—1929年間,
資助移民總計20萬人。經濟危機使資助移民工作停頓下來,從而被迫放棄了
資助移民方案。1938年曾企圖恢復實施1922年《帝國移民法案》,但第二
年就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恢復的可能性亦隨之喪失。
二、1929—1933 年的經濟危機對澳大利亞的影響
正當澳大利亞經濟恢復工作順利進行時,1929年,爆發了世界經濟危
機,這次危機也波及到澳大利亞,使澳大利亞經濟遭受一次重大打擊。進入
本世紀後,澳大利亞遇到過兩次嚴重打擊,一次是這次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
另一次是在40年代因日本的南侵而給它帶來的軍事危機。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席
捲了整個世界。1929年初,首先從東歐出現危機徵兆,9月初在美國發生了
經濟危機,9月下旬,美國紐約市場出現大暴跌,危機很快波及到加拿大、
日本、西歐、東歐、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形成世界性大危機。這次危機延續
到1933年,使資本主義世界損失達2500億美元,較第一次世界大戰損失還
多800億美元。1929年的經濟危機對美德打擊最為嚴重。
英國也發生了危機,同其他資本主義列強相比,它要輕一些,但是它的
對外貿易卻遭到了沉重打擊,減少了50%以上,第一次出現外貿逆差。這種
狀況必然要衝擊自治領,首先要衝擊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尤其在1931年英
國經濟危機達到高潮時。英國為擺脫危機採取了種種措施,其中兩項措施對
澳新有重大影響。第一項是“節約”政策;第二項是放棄推行近一個世紀的
“自由貿易”政策,採取保護關稅政策。因為澳大利亞在軍事上依靠英國的
海軍保護,在經濟上更要依靠英國,市場、資本和技術幾乎90% 要依靠英國
提供,甚至勞動力的來源也在頗大程度上依靠英國的移民。
澳大利亞這時仍是一個農牧業和礦業為經濟主體的國家,而其主要農牧
產品和礦產品主要外銷國際市場,因此它的經濟危機主要表現在出口上述產
品數量銳減,從而造成對外貿易逆差過大。1929 年頭幾個月,羊毛和小麥價
格猛跌,澳大利亞出口總值幾乎下跌了50% ,接著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國
際市場長期疲軟。澳大利亞國民經濟總值受到劇烈影響,由1929—1930 年的
72050 萬英鎊,下降到1931—1932 年度的55340 萬英鎊,下降了23% 左右。
這樣從1930 年下半年起,澳大利亞開始了經濟蕭條,1931 年則出現了經濟
危機。澳大利亞危機的特點是,因為農牧礦產品出口滯銷而發生出口貿易危
機,導致財政收入銳減而發生財政危機。
三、工黨政府為擺脫危機採取的措施
當時執政的是以詹姆士·斯卡林為首的工黨。工黨政府為了擺脫危機採
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模擬英國採取了“節約”政策,其目的是解決財政
困難。由於推行戰後恢復目標,大量吸引外資,主要是英資,因而外債迅速
增長,僅在危機前十年(1919—1929 年)就增加了22500 萬英鎊。經濟危機
發生後,出現外貿逆差,這不僅沒有減緩外債增長速度,相反加速了外債的
增長,更嚴重的是因出口滯銷而又造成失業人數的猛增。為了償還外債利息、
減少失業、解決財政困難,便提出了“節約”的口號。
所謂“節約”政策,就是壓縮行政開支和降低工資。工黨的傳統政策是
提高工資,擴大就業機會。工黨政府為繼續維持這一傳統方針,就得增辦政
府企業、擴大公共工程,而要這樣做,就得擴大政府開支。這是當時所無法
做到的,因而改變了傳統方針。斯卡林政府的具體做法是:
首先是壓縮政府開支,諸如停止軍事訓練、取消對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