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部分,帝國的榮耀,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焙�酉苄ψ潘檔潰�鴉疤庾�秸�饃稀�
陶希言笑著繼續喝完杯中的清茶,自己被江南學派的老夫子們推薦到太子身邊當侍讀,不正是想透過自己瞭解太子的喜好和動向嗎?
“正是,九韶先生今日講的正是宋史。”陶希言將上午的情景簡單地敘述了一遍,胡從憲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頭,最後嘆息一句道:“太子這是在幫我們理學,我等的一番苦心沒有白費。”
陶希言點了點頭,他當然也知道這是太子在指點理學,只有明白皇帝陛下對理學的評價和不滿。加以改進,才能讓理學煥發青春,重回廟堂。而劉煥章正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將從劉浩然處聽來的種種對理學的評價透過討論的方式轉述給陶希言等人,讓他們心裡有數。
“我等的任務很艱鉅啊。”胡從憲不由地又嘆息了一聲。上次夏時安事件,他雖然沒有被禍及定罪,但還是被牽連進去,被天子之怒的尾巴給掃了一下,從此之後便失去了進端敬殿和慶興宮的資格,只好埋頭於治學之中,但是他不甘於此。而是繼續和宋謙、陶希言等人保持聯絡,以圖恢復理學。
而胡從憲的剛才一嘆是有感而發,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投,大明皇帝劉浩然不喜理學。廣開旁學,天了學子便紛紛改投門徑,或學工商,或學律法,以求進身之道。一般人讀書識字還不是為了有個好出路。理學已經無法讓士子們青雲直上了,大家自然會轉求他途了。所以現在依然堅持理學為主的江南學派的影響力越發地降低了。
“胡先生,此事是急不來的。太子已經給我們明示,我等當不負殿下的一番苦心。”陶希言接言道。胡從憲是江南派大儒,既然太子已經指明讓理學做一些改進。那麼這樣重要的任務自然需要胡從憲這樣的飽學之士來承擔。
胡從憲不由皺了皺眉頭。還要改?當初劉浩然極力打壓自詡為理學正統的淅東學派,他們為了復起,對經義做了很大一部分修改。以求達上意,終於能與江南派合併,穩住了局面。現在還要修改,再修改就不再是程朱理學了。
“惜辭,你覺得當如此改?”胡從憲斟酌了一會問道,說到體會上意,當屬劉基和宋源,可劉基為人比較圓滑,從來不會輕易交底,宋謙又不屑去說,只好從深得太子寵幸的陶希言身上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嘗試。
“以聳生之見,關鍵在三綱五常和滅人慾存天理。”
“惜辭,這是我理學之根本。”胡從憲的眉頭皺得更深了。
“學生曾聞太子言及,皇帝陛下說聖人當初立說,只不過將君君、臣臣、父父、乎乎以為倫理道德,亞聖言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只不過是道德標準。可是董仲舒卻將其上升到政治制度和社會等級。是為歪曲,而何晏集解《論語》乃是所引馬融注。實已為漢人之見解。不的謂之為孔子之本意,實為臆造。”
胡從憲一聽,眉頭微微鬆開,但是隨即又不由皺了起來:“如此一改,恐起波瀾。”
陶希言知道胡從憲所言之意,如此一改,江南學派內部肯定會意見州洲蜷怕會掀蕤場風波,屆時引託分裂也不說不;“※
“胡先生,為長久之計,忍一時之痛也是應當的。”陶希言說到這裡,欲言又止,最後看了看周圍壓低嗓門說道:“太子至孝,而且陛下又正當春秋,不好說呀。”
胡從憲眼睛一凜。很快就做出決斷來了。劉煥章雖然喜歡理學,但是他不僅十分敬重父皇,又深受其影響,要真讓他在兩者之間選,誰也說不準。最關鍵的是皇帝陛下今年才四十來歲,正值壯年,估計這皇位還能做個三四十年,這麼長的時間,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理學堅持不改經義。只怕到後來會拖累太子,到時恐怕連最後的指望都沒有了。
“胡先生,上次說得事情如何了?”談了一會閒話,讓氣氛緩和了一下,陶希棄又問道。
“惜辭,你釘死了李存義,就等於向李相逼宮。恐怕要蹈夏天平的覆轍。
胡從憲不由勸言道,上次夏時安上書針對淮西武將的行動,結果被劉浩然一怒之下給擊得粉碎,不僅夏時安身敗名裂。還連累了一大票江南派年輕才俊和名士們一塊被送到臺灣島去服苦役去了。現在聽得陶希言要執意對付李存義,將矛頭直接指向淮西集團老大。內閣首相李善長。胡從憲如何不心驚。
“胡先生,此時不同往時。夏天平之敗在於其私慾野心太大,皆不懂章法。陛下總是講以法治國,夏天平卻妄以空談一言亂政,陛下豈能容他。但是就算陛下有天子之怒,最後還是以法論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