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線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部分,中國黃埔軍校(全),西門線上,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典型個案,他原畢業於浙江體育專科學校,後考入保定軍校,以後又留學日本。當時不少人認識到,在被稱為“東亞病夫”的舊中國,要靠當一個體育教師或從事其他行業,永無出頭之日,在“亂世英雄起四方,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年代裡,升官的捷徑就是從軍。這一從封建社會延續下來的追求功名的道路,對他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
1917年8月,孫中山南下護法,組織軍政府,進行北伐,作為國民黨的第一支軍隊,粵軍陳炯明部應運而生,粵軍需要大批人才,以及“護法”、“北伐”這樣的政治口號,對於當時的軍校畢業生同樣有吸引力。特別是蔣介石籌備國民黨第一所正規軍校黃埔軍校,對於保定軍校的畢業生來說,更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們紛紛南下,投奔蔣介石。這一時期,中國正處於大變革、大動盪、大改組時期,只要選準目標,有著不可估量的前程,這為保定軍校骨幹的成功提供了可能。因此說,蔣介石和保定軍校系的緊密關係,是相互需要和相互支援以及相互利用,當然,蔣介石是主導的一方,他在“保定系”中始終處於領袖地位。
第十章 軍神將星(5)
“保定系”在國民黨軍事史上的地位,從蔣介石執政後的第一批授銜時人選也可以看出來。1935年4月2日,特級上將蔣介石任命第一批將軍時,一級上將有9人:閻錫山、李宗仁、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朱培德、陳濟棠、唐生智、陳紹寬。4月3日,任命二級上將20人:陳調元、韓復榘、宋哲元、劉峙、于學忠、商震、白崇禧、徐源泉、萬福麟、劉鎮華、顧祝同、何成俊、傅作義、蔣鼎文、劉湘、徐永昌、龍雲、朱紹良、何鍵、楊虎城。4月4日,任命中將89人:楊傑、賀耀祖、錢大鈞、陳誠、衛立煌、夏鬥寅、孫連仲、陳繼承、上官雲相、薛嶽、羅卓英、谷正倫、周巖、陶峙嶽、萬耀煌、湯恩伯、吳奇偉、周渾元、張自忠等。在這118名將軍中,相當部分屬於“保定系”。特別是後期,在上述人員中有不少地方實力派的名額,開始大幅度減少。從次年起蔣介石授銜的名單中,主要屬於“保定系”、“留日系”和“黃埔系”的將領。
“保定系”的學生骨幹,後來大多成為“黃埔系”的將領。他們除了服從蔣介石的領導,為南京統治集團賣命作戰外,平時對蔣介石也極其尊重,極少對蔣介石的指揮說三道四,無不把得到蔣介石的接見,視為一生誇耀的事情。至於後來由於政見分歧和為了某種需要,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