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迦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8頁,學神十三歲,米迦樂,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唔,懂的。中國在這方面處於絕對劣勢,在國際上的各種組織、機構中,中國人都是極少數,完全不稱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中國至今無人獲得菲爾茲獎,除了國內按資排輩出頭很難的問題之外,還有在提名委員會和評審委員會基本“查無此國”的問題。 所以美國法國的菲爾茲獎得主超多也就是這麼來的,也因此蘇聯/俄羅斯的獲獎者也是屈指可數,困境也是同樣的。 要想破局,只有做出了震撼世界的重要成果才有可能。 以無可爭議的成績,贏得一輪又一輪的投票。 《時代》週刊的採訪 她是幸運的, 原本她以為龐加萊猜想怎麼也得10年起步呢。在數學領域,10年壓根不算什麼很長的時間,有人圍繞一道難題都能奮鬥終生還沒有什麼結果, 在這個領域, 靈感和毅力缺一不可。 牛逼如弗拉基米爾·阿諾德那樣多領域開花數學物理雙修的大佬很少很少, 不然真是完全沒有別人的活路了。阿諾德教授一直關注康妙玟, 康妙玟選修過他的研究生傅立葉分析課程,正經的師生關係。師生一直保持聯絡, 阿諾德教授也看過了她的論文,很高興她能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能做出突破性的成績,十分驕傲。 本著要提前做好準備的想法, 康妙玟還在唸物理博士階段便申請加入了美國數學學會成為會員, 美國數學學會對會員的國籍沒有要求, 對工作地點等也沒有要求, 個人和團體(主要是大學)都可以成為會員。一旦成為會員,好處多多, 數學方面的研討會自然不用說,一些美國國內的不限制國籍的獎項也能獲得提名了。 美國數學學會能頒發的最有含金量的數學獎項是科爾代數獎(le prize albra), 分為1928年頒發的代數獎、1931年頒發的數論獎,每5年頒獎一次,且兩個獎項還是分開的,每屆獲獎人數1到2人, 可以說非有重大突破不能獲獎。也因此科爾代數獎便成了美國/留美數學家們心心念唸的“大獎”,但這個獎獲獎人數太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 誰敢說自己就一定會是“天選之子”? 除此之外麥克阿瑟基金會,每年頒發的“麥克阿瑟獎acarthur fellows progra”(又被稱為“天才獎”)才是大家都心嚮往之並且獲獎機率更大的獎項, 這個獎項在1981年設立,每年獎勵20到25位各領域的傑出人士,每人獎金50萬美元,無任何附加條件。 康妙玟第一次聽說麥克阿瑟獎居然獎金高達50萬美元,便深深覺得這可真是體現美國的雄厚財力的一個極好的例子。去年麥克阿瑟獎的獲獎者為24人,也就是說麥克阿瑟基金會要掏出高達1200萬美元的獎金! 麥克阿瑟獎對獲獎者的國籍沒有要求,但絕大多數都是美國人,極少數歐洲人,更少的亞洲人,去年有一位中國旅居美國的藝術家獲得了麥克阿瑟獎,是中國第一位獲獎者。這個獎也以提名的不走尋常路而聞名於世,它沒有提名委員會之類,只接受匿名提名,不需要被提名人提交任何資料,很多被提名者直到接到獲獎電話才知道天上掉餡餅了。 其實也就是說,你必須已經是業內小有名氣的人才,才有可能獲得提名,畢竟人家要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你的名字,又怎麼可能提名你呢? 康妙玟:好累。 幸好她已經算是小有名氣,除了是一名數學家之外,還是目前美國小有名氣的藝術家,她的美國經紀人正在為她策劃紐約畫展。 沒錯,她簽了一家美國大經紀公司,有了美國的藝術經紀人。成熟的美國藝術市場接受任何流派的藝術,年輕的畫家不稀罕,紐約的翠貝卡區匯聚了全美最多的畫廊、最多的青年藝術家,每一位青年藝術家都做著一飛沖天的美夢。但如果一位年輕的畫家同時是一位有著天才之名的數學家,那當然是很稀罕的。 在普林斯頓就讀的3年,康妙玟也沒有荒廢藝術創作,她的繪畫技法愈發成熟,書法風格也更加成熟,開始有了自己的鋒芒。 每年寄幾張畫作和書法回國參加展覽,她人不在國內,但國內時不時有她的傳說啊不,報道,年年能拿個把畫展或書法展的獎,十分愜意。 所以,這就叫“心想事成”吧,或者叫“一順百順”,當你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隨之而來的只有更上一層樓。 這種感覺……該死的真是棒極了! 第二篇龐加萊論文在2001年的1月11日釋出,有20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