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蔣介石成敗錄,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財政部時,把所有的文書和現金全部挪走,新的政府將面臨資金和人才的短缺。一個沒有軍隊和財政支援的中央政府,名存實亡。維持不到兩個月,孫科呼籲汪精衛和蔣介石重新上臺主持中央。1932年1月20日,蔣介石宣佈恢復職務。
評析:
蔣介石此次被迫下臺,是咎由自取。在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後,仍然奉行妥協退讓的政策,引起全國民眾的公憤;因政見不同將胡漢民軟禁,引發了政敵的聲討。這是從大略上評判蔣介石的退。
從小謀的角度評判,蔣介石以“走為上計”,比較成功。雖然是被逼而採取的“走”,但不是倉皇潰退,在對方“逼宮”時,自己進行討價還價,發表講話和宣告,陳述自己政治上如何地“清白”,贏得了馮玉祥、閰錫山等人的同情與支援,並且贏得了佈置防守的時間與空間。從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都作了安排,使自己有了變不利的局面為有利的態勢的本錢。在“退”中有所作為,使用“離間術”,瓦解敵對營壘,轉守為攻,變被動為主動。
這次在處於下風的情勢下,他“以走為上”,運用自如。若在四面楚歌的情勢下,硬頂生扛,可能凶多吉少。選擇“走”是明智之舉,走不是結局,而是爭取轉機的開端,因此,走不應是倉促應付,更不能變成潰逃,而應沉著應對,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為取勝創造條件。蔣介石在這方面又一次玩轉了。
博篇第34節 導演雙簧,他人受過(1)
表演雙簧,是曲藝中的劇目和表演,通常在大眾化的舞臺表演。蔣介石把這種表演形式移植到政治舞臺,演得十分逼真。經他安排與其合作演得很對路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政敵汪精衛,另一個是美國政客赫爾利。
事例:
汪精衛與蔣介石在一個較長時間裡,既是國民黨政壇上的冤家對頭,又是相互利用,形影不離的難兄難弟。在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後,寧、漢、滬三方達成協議,成立了一個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特委會由寧、漢、滬三方人士組成。1927年9月特委會在南京成立。由於汪精衛不是實力派,再加上漢派內部有矛盾,在商談過程中,汪精衛被涼起來了,起不到關鍵作用。於是汪精衛鬧起彆扭來。他以特委會不合黨統為由,拒不參加聯席會議。這樣三個關鍵人物,蔣介石、胡漢民、汪精衛雖被列入特委會名單裡,但三個人都宣佈下野,拒絕就任。特委會實權掌握在桂系和孫科手中。蔣介石下臺,桂系起了很大作用。桂系原本是蔣介石依靠的主要力量,現在成了肘腋之患,是其難以容忍的。
在日本的蔣介石,派宋子文到廣州與汪精衛商談合作。宋子文對汪精衛說,如能驅逐李濟深,蔣介石回國後將到廣州來,重辦黃埔軍校練兵,與汪合作建立中央。
李濟深是支援桂系的,此時他在廣州。後來,支援汪精衛的張發奎帶第四軍來到廣州,大有反客為主之勢。張發奎與李濟深二人發生了矛盾。汪派人物雲集廣州,把廣州作為反對特委會的基地。李濟深歷來與桂系關係很好,不贊同汪精衛的做法。汪精衛密謀驅逐李濟深。汪假故邀李濟深離開廣州前往上海,在汪精衛、李濟深一起離開廣州到上海期間,受汪的指使,第四軍軍長髮動了“廣州事變”,結果,汪精衛、張發奎,在國民黨內一下子被置於被告席上。
驅李倒桂,是蔣介石在暗中策動,汪精衛在前臺表演。驅李最後輸了,蔣介石卻一點沒輸,還賺了許多。鎮壓廣州起義後,南京政府授李濟深全權處理廣東的政局。李濟深組織他手下的粵軍和桂軍,攻打第四軍。蔣介石資助李濟深30萬軍費。第四軍苦戰不能勝,乃遵從蔣介石的意思,退往江西,接受蔣介石的保護。雙方均不以蔣為敵,因此,蔣介石順利復職上臺。汪精衛在前臺表演,只得替蔣受過,被白崇禧步步緊逼,最後不得不聽蔣介石的勸告,逃避國外。
1932年12月,蔣介石第二次“下野”後,繼續尋求與汪精衛聯合。沒有掌握到大權的汪精衛正需要蔣的力量。汪接到蔣的信後,立即派自己的老婆陳璧君到杭州,連夜與蔣介石密談。蔣汪聯手,胡漢民拒絕合流。已擔任行政院長的孫科把蔣、汪請回南京後,二人立即一致把矛頭對準孫科主持的政府,孫科只好辭職。1月28日,蔣介石主持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批准孫科辭職,選任汪精衛為行政院長。此後,汪精衛掌行政,蔣介石掌軍事,國民黨中央由蔣汪共掌。
蔣介石這次拉汪精衛合作,一方面是為了打擊支援胡漢民的廣東勢力,減輕國民黨內反對派的壓力。另一方面,他還有更深的考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