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部分,蔣介石成敗錄,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就是對日外交。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他要聚精會神地“剿滅”紅軍。這樣,對日就必須努力尋求妥協。蔣介石自己又不願意落賣國賊的罵名,那麼由誰來承擔這副“重擔”呢?在他看來汪精衛最合適。在對日問題上,此時的汪精衛與他基本一致,當然汪精衛更傾向於妥協。再則,汪精衛在國民黨內威望比較高,在社會上影響力也比較大,日本人自然也願意同汪精衛打交道。
蔣汪合作,同日本人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協定。1932年5月,在上海簽訂《淞滬停戰協定》,1933年5月簽訂《塘沽協定》,1935年6月簽訂《秦土協定》,7月簽訂《何梅協定》。由於是汪精衛主政,他在前臺表演,這些喪權辱國的協定簽訂後,聲討聲朝著汪精衛滾滾而來。
對於蔣汪合作的內幕,汪派骨幹分子陳公博十分清楚。1932年8月,汪精衛曾辭職,以養病為名去了法國。蔣介石不同意汪精衛辭職,只准假三月。三個月後,正值熱河吃緊,蔣多次發電報催促汪回國復職,汪精衛於1933年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