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蔣介石成敗錄,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種精神,但由於他曾在上海十里洋場混跡,受“冒險家樂園”環境的薰陶,使一種常人的心態發生變異,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往往善於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以賭徒心理,察勢賭時,謀定後動,在複雜的局面下,做出孤注一擲的選擇。

從政治學的角度講,政治決策,應考慮成本,顧及後果,趨利避害,認定可為而為之。蔣介石卻不然,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管厲害,不計成本,即使以身家性命為賭注,也不懼怕。

事例:

在軍界、政界闖蕩之初,蔣介石時運不順。然而,他並不氣餒,在背時境地求轉運。

首先,以退為進,靜觀待運。蔣介石愛“槍桿子”如同生命,有時甚至勝過生命。可是他在涉足軍界後,卻多次自動離開了部隊。護國運動期間,奉命到山東任以居正為總司令的司令部參謀長,蔣任職負責,躊躇滿志,本想盡心事職,展現出治軍才能,因鋒芒顯露,得罪了同僚,併為同僚所不容,而蔣又常常盛氣凌人,則雙方矛盾日益激化,有人向孫中山告狀。蔣處境不利,在任職僅13天就離開部隊到上海,與張靜江等人合夥經營證券交易。後來在受命到粵軍任職,前前後後達四五年,在此期間,自動離開粵軍不下十次。在護法運動期間,他受孫中山的指派,到陳炯明部隊中任職,由於粵軍有嚴重的排外傾向,寄人籬下,處境窘迫,加上孫中山一直沒有給他單獨率部的機會,感到無作作為。於是辭職報告一打,便拂袖而去,回到上海,1919年,蔣又和虞洽卿等合夥舉辦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

蔣介石多次自動離開部隊,從表面上看,是由於軍隊內部派系鬥爭作祟,也有他自己個性倔強、傲慢,為他人所難容。但這些只是表象,從深層次考究,那就是權欲的驅使,而並非心灰意冷,放棄權欲,淡出政治。有一首因國事變故而寫的詩詞中表達了自己的抱負,詩曰:“明月當空,晚潮洶洶,國事矇混,憂思忡忡,安得乘宗愨之長風,破萬里浪以斬蛟龍。”這首仿曹操的《觀滄海》的詩,很有氣魄,詩志表明蔣的退並不是意志消沉,只不過是為了尋找時機,以退求進而已;這種退也不是“守株待兔”似的消極等待,而是退中求進,蓄勢待發,盡力地創造條件,爭取機會。

一是提出軍事行動計劃和政治抉擇方面的建議,展示自己的才能。1917年9月20日,蔣介石上呈《對北軍作戰計劃》書,對北方的軍閥勢力的分析極詳,並根據敵我雙方的情況提出分兩步實施的北軍作戰計劃。

1918午3月12日,應孫中山電令.離滬赴粵。途中又寫了《今後南北兩軍行動之判斷》,10日上呈孫中山。他到廣東就任粵軍陳炯明總部作戰科主任後,馬上擬定《第—、二兩期作戰計劃》,並立即赴潮安、三河壩前線視察,積極有為,提出“先謀自立於不敗之地,而後再謀制勝之方也”。

1921年1月,他上呈《軍事意見書》,就革命軍北伐提出了十條建議,主要內容是,以西北為第一根據地,以東北為目的地,還設計了兵分三路的北伐路線。儘管當時由於各種原因未被採納付諸行動。但這一意見書所設計的路線,為1926的北伐所印證,還是比較可行的。他的多次軍事建議,展現出軍事謀略的才能。

蔣介石所提建議,不侷限在軍事謀略上,而且還能就政制和時局的走向發表自己的看法。1919年2月,他寫了《廢督裁兵議》,提倡軍隊為國家之軍隊,主張全國設一個“軍政檢定會”,監督軍政。他說,這可以使“人民有參與軍政之權,而兵權不為武人所專擅。”從中可以看出他很有些民主主義觀點,而真心實意地反對軍閥專權。當然,對於他來說,這只是用來反對軍閥專權的權宜之計,他到了當權後並沒有真正實行。

他不僅進順耳之言,還敢於向孫中山進逆耳之言。如:1921年5月,他寫了《上總理書》,針對孫中山出任非常大總統一事,發表不同意見。指出,這是以總統府與北京政府對抗,重在外交,但革命要依靠內部團結,不應借重外交,因為外國人是不可靠的。他強調,只有自身鞏固,則外人壓迫也是不怕的。否則,內部不團結一致,外人反而不承認。最後,他建議團結內部,放棄外交,以蘇俄自強自立為師法,則內部鞏固,實力充足,有發展之餘地。諫逆耳之言是有風險的,然而,孫中山是一個十分開明的領袖,對此不僅沒有反感,後來,在平息陳炯明叛變後,1923年2月再返廣州時,就未建總統府,而先建大元帥府,這與接受蔣介石的建議有關。

二是博覽群書,夯實幹大事的基礎。蔣年少雖很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