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部分,蔣介石成敗錄,插翅難飛,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皮,但讀書還是很勤奮,這種習慣,後來一直保留,即使在離開軍隊後,仍不忘讀書。他讀書涉涉獵廣泛,主要是學習軍事方面的,不僅熟讀《孫子兵法》等書,還學習外國軍事著作,其中讀得最多的是有兩本,一本為《巴爾克戰術》,這本書是德國一個普通文人寫的,被德國人奉為寶典;另一本是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日本人視為寶典。這兩本書他隨身攜帶,經常閱讀,並有圈點。除學習軍事著作外,還讀政治、經濟、哲學、文學類的書籍,當然,讀得更多的是王陽明的理學、曾國藩的著作,從中感悟做人、成就大事業的道理。

為了鞭策自己,他請孫中山書寫了內容為“靜、敬、淡”的條幅,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對於蔣介石來說,在賦閒時讀書,不是一種規避和消遣,而是以退為進心理所使然。透過學習,為自己今後的發展充電蓄能,這種退並非平庸的招術。

三是與孫中山多接觸,拉近與孫中山的距離。1918年,廣州護法政府因軍閥唐繼堯、陸榮廷有不同意見,並一直反對孫中山任大元帥,於同年5月,透過改組軍政府案,將孫'被遮蔽廣告'中山唯一總裁制,改為實行七總裁制,削弱並架空孫中山。孫中山處境困難。蔣介石特意將孫中山接到三河壩,他看到孫中山形容憔悴,還傷心地流了眼淚。兩人深夜長談。在孫中山受別人冷落之時,蔣介石的親近無疑是莫大的安慰,也增加了對蔣的信任感。

1919年年初,他負氣離開粵軍,回滬後在上海謁見孫中山,表示了出國留學之意。孫中山極力挽留,甚至以命令的口吻,不許其出國,並解釋說:“為了重建革命政黨,必須要有軍事方面的助手,如果讓你遠遊歐美,長期留學,對革命陣營來說,實在是很大的損失。”

透過與孫中山的接近,使孫中山增加了對他的信任與期望。蔣介石對人說,見中師垂愛與施教殷勤之狀,不禁赬汗蓋恐難副所期也。經過多次接觸,孫中山的確增強了對蔣介石的信任,曾委派蔣赴日本看望一病重的深交的日本友人,他還作為孫中山的私人代表,參加這位病故友人的喪禮。1922年蔣介石處理完母親喪事,回到廣州向孫中山談及葬母之事,孫中山為蔣母墓親書“蔣母之墓”和“壼範足式”。胡漢民為作墓誌;汪精衛撰銘文。凡此種種,足以顯示蔣的影響和聲望在提升。蔣介石的感情投資,已經並將長遠產生奇效。

其次,越是艱險越向前。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叛亂。陳炯明本來是在孫中山的支援下掌握廣東的重要權力的,但是,當他自恃羽翼已豐,便在港英當局和直系及西南一些軍閥的支援下,悍然稱兵作亂,6月16日,叛軍炮擊總統府,欲置孫中山於死地。孫中山於危急中深夜抵達珠海海軍司令部,登上停泊在珠江上的“楚豫”艦避難,次日與宋慶齡會合後登上永豐艦。

博篇第9節 敢於冒險,以命賭運(2)

陳炯明的叛變對孫中山打擊慘重。他歷次革命,遭到失敗很多,而這次叛亂則使他幾乎限於絕望之中。因為陳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被視為心腹,其軍隊都是依靠孫中山才逐漸發展起來的,現在居然要置他於死地,感到十分痛心,他在致海外僑胞的信中稱陳的叛變是“禍生於肘腋,干戈趨於肺腑”,極為沉痛地說:“文率同志為民國而奮鬥垂三十年,中間出死入生,失敗之數不可僂指,顧失敗之殘酷未有甚至此役者。”

登上永豐艦後,他發現周邊竟然沒有懂軍事的,平時跟隨左右的人也離他而去。真所謂觸景生情,患難思摯友,國難想良將,他想起了蔣介石,在6月18日給蔣介石發了一封電報稱:“粵局危急,軍事無人負責;事緊急,盼速來。”

蔣介石接到電報後,與前幾次變著法子拖延的情況迥然不同,當機立斷,決定立即前去救援。是什麼使蔣介石作出這樣的決定呢?當然,這裡面有他對孫中山的感情因素的影響,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政治嗅覺。他知道,現在孫中山處於危難之中,是最能表現自己的時機,這個時候前去救援,與孫中山的關係就能更進一步。從國內看,當時的蔣介石沒有軍隊,不如地方實力派,他要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只有投靠孫中山這一條路。而現在孫中山蒙難,身邊親信沒有一個,蔣介石與他在一起,可得到更大信任,獲得平時難以得到的政治資本。但救援孫中山是有很大風險,搞得不好可能要把命搭上。

在證券交易所搏殺的他,決定以身家性命進行一次政治賭博。他把家中的妻子兒女託付給好友張靜江,要他予以照顧。臨行之前,面對蔣經國、蔣緯國,不由得灑下熱淚,場面頗為壯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