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等於在看話劇,臺詞中表現了孔子學生的個性,也烘托出孔子的教育手法。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這完全代表了子路的個性。 子路是很有俠氣的一個人,胸襟很開闊。 他說,我要發大財,家裡有幾百部小轎車,冬天有好的皮袍、大衣穿,還有其他很多富貴豪華的享受。 但不是為自己一個人,希望所有認識我的人,沒有錢,問我要;沒飯吃,我請客;沒房子,我給他住。 氣魄大!唐代詩人杜甫也有兩句名詩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就是子路這個志願的翻版。他說修了千萬棟寬敞的國民住宅,所
280
公冶長第五762
有天下的窮讀書人都來找我,這是杜甫文人的感嘆。 而子路的是俠義思想,氣魄很大,凡是我的朋友,衣、食、住、行都給予上等的供應。“與朋友共”的道義思想,絕不是個人享受。“敝之而無憾”
,用完了,拉倒!
顏淵卻是另一面的人物,他的道德修養非常高,與季路完全兩個典型。 他說,我希望有最好的道德行為、最好的道德成就,對於社會雖有善行貢獻,卻不驕傲。“伐善”的伐,就是誇耀。“無伐善”
,有了好的表現,可是並不宣傳。“無施勞”
,自己認為勞苦的事情,不交給別人。“施勞”的意思,我主張這樣解釋。 在上面也提到過,聖賢與英雄的分野:英雄能夠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聖賢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所以聖賢比英雄還要難。 換句話說,英雄可以施勞,把自己的理想,建築在別人的煩惱、痛苦上。 聖賢則不想把自己的煩惱、痛苦放在別人的肩膀上,而想擔起天下人的煩惱與痛苦。 所以顏淵講“無施勞”
,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煩惱痛苦放在別人身上,這是顏淵的所謂“仁者之言”。
一文一武這兩學生的理想志願完全不同,都報告完了。孔子聽了以後,還沒說話,我們這位子路同學,可忍不住,發問了,老師!你先問我們,你的呢?也說說看。 孔子說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這就是《禮運篇》中大同思想的實現,這是最難做到的了。這三點一看就與眾不同。孔子之所以為聖人,成為了不起的教育家、哲學家總之什麼家都被他“家”上了,了不起就是了不起。“老者安之”
,社會上所有老年的人,無論在精神或物質方面,都有安頓。“朋友信之”
,社會朋友之間,能夠互相信任,人與人之間,沒
281
862論 語 別 裁
有仇恨,沒有懷疑。“少者懷之”
,年輕人永遠有偉大的懷抱,使他的精神,永遠有美好的理想、美麗的盼望。 也可以說永遠要愛護他們,永遠關愛年輕的一代。 我們仔細研究,如果這三點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 這樣的人,如果要為他加一個頭銜,就是聖人,或者神仙,或者如來。 因為這三點,對上一代,自己這一代,以及下一代都有交代。 此即所謂聖人境界,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講到這裡,這篇對於學問之道實際的討論,引用孔子的話,作個結論。
子曰:已矣乎!
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這就是學問之道的點題。 主要的要與第一篇《學而》連起來。 孔子這幾句話,用白話文翻譯過來是:算了吧!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個人,能隨時檢討自己的過錯,而且在檢討過錯以後,還能在內心自我審判。 怎樣受審判呢?就是自己內在打天理與人慾之爭的官司,就是如何善用理智平衡衝動的感情。這是學問的基本;也是中國文化儒家情操的中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隨時會碰到,而無法避免的事。 例如吸菸的人,戒菸非常難,看見了煙,理智告訴自己要戒,然而手下意識地會伸出去取煙。 其實人生隨時隨地都是如此,每個人都有理智,都很清醒,有的事不願做,但慾望一起,就壓不下去,理智始終克服不了情慾。所以孔子儒家的學問重點,在於內訟和自省,自己在肚子裡審察一番。 孔子在這裡就講到,他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可以隨時自己反省、隨時檢討自己、責備自己的。這是特別提出孔子講作學問的重點所在。
282
公冶長第五962
在下面還補充一句。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根據孔子上面所說,以他活到六七十歲的年紀,周遊世界各國,竟然沒有看到過一個隨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