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主者“
;以及漢宣帝時的“丙吉問牛”都是同一道理。 由此可知孟敬子所問的是籩豆一類的事,而曾子所答覆他的,還是在教育他,要他注重作人,從內心基本的道德修養去做。 學問好、德行高以後,不論從政或者做別的事,都能得心應手。這是一個基本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有關技術問題可以去問那些專家。
學問深時意氣平
下一節是門人們記載曾子平常所教誨的。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這是曾子提出他同學顏回的美德:“以能問於不能”。凡
425
214論 語 別 裁
是所謂天才、聰明有才具的人,容易犯一個錯誤——慢,就是很自滿,不肯向人請教。 而顏回雖然高人一等,卻唯恐自己懂得不多,唯恐自己沒有看清楚,還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一番。 這也是諸葛亮之所以成功的條件,他的名言“集思廣益”
,就是善於集中人家的學問思想,增加自己的知識見解。對自己非常有利益。 這也就是以能問於不能的道理。但是有才具的人,往往不肯向人請教,尤其是不肯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儒家標榜虞舜“好察邇言”
,所以能為聖人。雖然淺近的話,但往往能給我們深遠的啟發。“以多問於寡”
的多指知識淵博。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知識非常淵博。“問於寡”
,就是問於知識不如自己淵博的人。這是一種解釋。另一種解釋是說從政的人,多半是通才,什麼都懂;而“寡”可以說是專家,他專門研究一點,而這一點並不是學問淵博的人所能夠知道的。 淵博的人知其大概,不能深入;專家則對某一點有深入研究。 所以淵博的人,一定要向專家請教。“有若無”他學問非常淵博,而在待人處世上表現得很平常,好像什麼都不懂似的。“實若虛”內涵深厚,表面上看起來卻很空洞,普普通通。“犯而不校”
不如他的人對不起他——下面的人對上面的人不敬為“犯”——從來不計較、不記恨。這五點看起來很容易,但是如果以自己待人處世的經驗來體會,幾乎每一句話我們都沒有做到。 曾子說,我的朋友顏回,對這五點都做到了。孔子所讚歎的顏回,他學問的火候優點,在此可見一斑了。
426
泰 伯 第 八314
臨大節而不可奪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人的學問修養做到在朋友之間,“可以託六尺之孤”
,託妻寄子的,非常非常難,簡直沒有。 歷史上講義氣的人很多,而託孤的人很少。 政治上有名的託孤,是劉備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 劉備的兒子劉禪,誰都知道的阿斗。 以前罵笨頭笨腦沒有出息的年輕人,就罵“阿斗”。劉備在臨死前託孤給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嗣子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則取而代之。”這就是劉備。 諸葛亮是很亮,五十支光,劉備大概一百支光,比他更亮。 他這句話可把諸葛亮嚇住了,立即跪下來:“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說,你放心吧!我把這條命賣給你了,不管你兒子可扶不可扶,我一定幫忙到底。 於是“鞠躬盡卒,死而後已”
這八個字,等於他自己為自己算了命,就定案了,後來也就真的做到了。這是從歷史上說大的託孤。個人的託孤,尤其現在這個社會,假使朋友死了,還能照顧朋友的家庭,尤其照顧朋友孩子的,別人會說“瘋子人與!
瘋子人也。“絕不會說”君子人與?君子人也。“現在的社會風氣就這樣的。但是照中國文化的大義,可以託六尺之孤的人,就”可以寄百里之命“。
“百里”擴而充之也代表了天下。 過去,唐以後所謂百里侯稱縣長;春秋戰國時代的百里,在政
427
414論 語 別 裁
治制度上相當於現在的一個省。 古代稱縣長為父母官,就是說對於百姓而言,有如父母般的關懷、照顧。“可以寄百里之命”
,就是可以真正成為一個好的地方首長,將地方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都交給這種人負責保障了。這兩點都很困難。“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小事糊塗沒關係,面臨大節當頭時,怎麼都變動不了才行。 歷史上許多忠臣義士,臨大節而不可奪,最有名的如文天祥、陸秀夫,可以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