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論語別裁(上冊),誰知道呢,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裡平靜。 注意!心裡平靜不是死氣沉沉,是很活潑,很明確是非善惡,對好的人覺得可愛,對壞的人,更覺得要幫助改成好人,要這樣平靜,這個學問是很難的。 然後再加十年,才“從心所欲”。西方的文化就是自由,但下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話:“不逾矩”。我們上街去看看,這家包子做得好,就拿來吃,“從心所欲”嘛!行嗎?要“不逾矩”。人與人之間要有一個範圍。“從心所欲”
——自由而不能超過這個範圍,所以“不逾矩”
,同時這句話也通於形而上的道理。講到這裡,我們要研究孔子為什麼把幾十年所經歷作人、做事、做學問的經驗,要放在《為政》篇裡。 這經驗太重要了,本來為政就是須要人生的經驗。在世界上有兩個東西是沒有辦法實驗的,就是政治和軍事。 這兩個東西,包羅永珍,變動不居。 從歷史上看,古今中外的政治,專制、君主、民主、集體,究竟哪樣好?誰能下得了這個結論?尤其現代的中國,幾十年來,西方的什麼
97
48論 語 別 裁
思想文化,都搬到中國這個舞臺上來玩過,結果如何呢?所以為政的人是要了解人生,要有經驗,要多去體會。 因此孔子將自己的經驗講出來,編到《為政》這一篇,就是暗示一般從政者,本身的修養以及作人做事的艱難,並不簡單,要效法他這個精神,在工作上去體會、瞭解它,才把這一段編到《為政》中來。從上面幾段,我們得到一個結論:不管是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經驗的累積。 而人生經驗累積成什麼東西呢?簡單的四個字——“人情世故”。
講到人情世故,中國人現在往往把這個名詞用反了,這是很壞的事。 如果說“這傢伙太世故了!”便是罵人。 尤其外國人批評中國人,幾年前在《中央日報》我就看到這樣的文章,說中國人什麼都好,就是太重人情了。 這裡一般年輕人的反應,認為這個外國人的文章寫得非常透徹,我說你們不要認為外國人在中國留學兩三年,就能懂中國文化,那你們都是幹什麼的?幾十年的飯是白吃了。 中國文化一直在講人情,所謂“人情”
,不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提著一隻火腿,前街送到後巷,左鄰送到右舍,在外面送來送去地轉了個把月,說不定又轉回來物歸原主了。 這只是情禮的象徵,中國文化所講的“人情”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性情。 人情這兩個字,現在解釋起來,包括了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等學問都在內,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的感情。“世故”就是透徹瞭解事物,懂得過去、現在、未來。“故”就是事情,“世故”就是世界上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 但現在反用了以後,所謂這傢伙
98
為 政 第 二58
太“世故”
,就是“滑頭”的別名;“人情”則變成拍馬屁的代用詞了。 就這樣把中國文化完全搞錯了,尤其是外國人寫的更不對。為政以“德”為本,再以學來培育“詩”的溫柔敦厚精神,是不是就具備了為政的條件了?不然!不然!就好像一個軍人,把中外古今的軍事思想理論都翻遍了,但是連槍怎麼放都不會,二等兵上等兵是怎麼回事也不曉得,這等人充其量只能當個參謀,絕對不能帶兵上戰場的。所以《論語》行文的氣勢,輕輕一轉,把孔子的簡略自傳編進來了。 也就是告訴我們,為政的道理就是要真正能多懂得人情世故。我曾講過,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歸納起來,最簡單扼要的,不外中國的四個字——“安居樂業”。
所有政治的理想、理論,都沒超過這四個字的範圍;都不外是使人如何能安居,如何能樂業。同時我們在鄉下也到處可以看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八個字,現代一般人看來,是非常陳舊的老古董。可是古今中外歷史上,如果能夠真正達到這八個字的境界,對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時代來說,無論是什麼政治理想都達到了。 而這些老古董,就是透徹了人情世故所產生的政治哲學思想。
車上的一課
接下來,根據我們全篇連貫起來的觀念,似乎有了問題了,因為下面接著是說:
99
68論 語 別 裁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如此一節,我們不要看宋儒這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