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部分,人類曾經被毀滅,指點迷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是后羿。關於后羿射日的神話,我們在此以前曾經詳細講到了,這裡就不重複了。

臺灣高山族流傳著一則神話,上古時天空中曾經出現過兩個太陽,一位英雄把一個太陽射成了月亮。納西族民間傳說,遠古時天空中一下就出現了九個太陽,也有一位勇敢的年輕人與九日搏戰,把其中一個變成了月亮,其餘的七個變成了北斗七星。哈薩克族也有七日並出的傳說。在兩河流域的巴比倫舊地,人們發現了一塊距今4300多年的石刻,畫面上有許多人,看上去像軍隊,但它們都翹首仰望天空,而天空中赫然有兩個太陽。

這樣大規模的記載決不是胡編亂造,它們都在向我們證明,在一個我們不知道的年代裡,天空中的確出現過幾個巨大的發光天體,它們看上去同太陽差不多,所以原始人才把它們統稱為〃十日〃、〃九日〃、〃七日〃、〃二日〃等等。這些天體是什麼呢?

從一般的常識出發,我們可以肯定,這些天空中突然出現的巨大天體,它們決不是能夠自己發光發熱的恆星太陽,因為太陽的表面溫度是6000多度,一到夏天,人們都會熱得受不了,比方說,以夏季30℃的氣溫來計算,如果增加10倍,它就是300多度,木材燃燒時的溫度才僅有400多度。應該知道,我們人體對溫度的敏感性是很強的,增加幾度或減少幾度對我們來說都是天大的事,當前的厄爾尼諾現象不過使地球的溫度增加了幾度而已,但我們已經有了一種世界末日的感覺。因此,古史記載的十日是不準確的,否則,地球早已不復存在了。

常識又告訴我們,任何一顆巨大的行星都可以反射恆星的光和熱,比如月亮,它可以反射7.3%的入射陽光,只要它距離地球足夠近的話,都可以成為一個與太陽大小差不多的反光體。所以,我們可以斷定,上古時所謂的〃十日並出〃,準確地說應該是十月或數月並出,也就是當時天空中一下子出現了好幾個月亮似的天體,從地球上觀察,它們應該與太陽的大小差不多,如果它們與月球同大的話,當時應該距離我們38萬多公里。有人解釋說,數日並出的奇異天象是由地球另外一顆衛星造成的,它在圍繞地球的執行中,受到地球的引力影響,環行軌道越來越低,當它接近地球大氣層時發生燃燒、分裂,這種現象持續了數日。但我們根本就無法證明天空中曾經還有一顆地球的衛星。

我們認為,數日(月)並出與上古神話中的〃女媧補天〃有關,也與我們假設的月球宇宙飛船的修復工作有關。

中國關於后羿射日神話出現的時間很晚,有的資料說,〃十日並出〃在帝俊一堯帝時期,有的資料卻說在女媧時期。根據現在的研究證明,帝俊一堯帝神話系,黃帝一女媧神話系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一個是屬於殷民族的神話系,一個是屬於周民族的神話系,為什麼會發生這種錯亂呢?原來,不同的民族原本都有自己的神話信仰,當一個民族戰勝了另一個民族時,戰勝民族所信奉的神與神話,理所當然成了社會上普遍信奉的神與神話。而戰敗民族的神話,除有一些被勝利者吸收以外,其餘絕大部分在歷史的演變中消失了。大家知道,中國最初的幾個奴隸制的朝代是夏、商、周。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絕大多數神話成書於西周末年的春秋戰國時期,而周民族所信奉的神就是黃帝、伏羲、女媧系列,因為他們是戰勝者,所以神話保留下來的也最多。但是,周族以前的殷商民族,他們雖然戰敗了,但由於時期尚近,因此他們信奉的帝俊、堯帝信仰也在社會上有所流傳。我們推測,后羿射日的神話很可能是殷民族的神話,後來卻被周民族繼承過來。

當明白了中國神話以上特點以後,我們再回過頭來考證一下后羿射日的時期問題。殷民族的帝俊時期,相當於周民族的女媧、伏羲時期,所以在有些記載中就把后羿射日的神話與女媧的神話混合起來,變成了女媧射日,宋代《路史·發揮一》引《伊子·盤古》就說〃女媧補天射十日〃,在《淮南子》中也有這樣的傾向,比如將后羿的事蹟與女媧的事蹟相混合。這兩套神話系統的混合,恰恰說明它們的時期差不多。還有一點,不論是按黃帝神話系列,還是按帝俊神話系列,后羿射日都發生在〃天地分離〃引發的大洪水之後。

那麼,十日(月)並出與女媧補天有什麼關係呢?

以上我們曾說過,形成月海的物質來歷不明,它不可能來自月球本身,甚至不可能來自地球或太陽系。再者,月海的總面積大得可怕,加起來有1125萬平方公里,如果月海真是高智慧生物的一項工程,那麼這項工程也過分浩大了,光憑月球本身的力量在短時期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少年紅顏

圈圈

莫名其妙的穿越

知恩報恩

最強近身特種兵

寒如夜

宋賊

雨來不躲

請問今天可以和我結婚嗎?

白淵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