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7部分,明朝第一駙馬,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人膝下:兒以父蔭,熟聞義訓,得待罪戎行,日夜勵志,冀得一當以酬聖眷。屬邊警方急,寧遠巨鎮為國門戶,淪陷幾盡。兒方力圖恢復,以為李賊猖獗,不久便當撲滅,恐往復道路,兩失事機,故暫羈時日。不意我國無人,望風而靡。吾父督理御營,勢非小弱,巍巍百雉,何致一、二日內便已失墜?使兒卷甲赴關,事己後期,可悲可恨!

側聞聖主晏駕,臣民戮辱,不勝眥裂!猶憶吾父素負忠義,大勢雖去,猶當奮椎一擊,誓不俱生。不則刎頸闕下,以殉國難,使兒素鞝號慟,仗甲復仇;不濟則以死繼之,豈非忠孝媲美乎!何乃隱忍偷生,甘心非義,既無孝寬禦寇之才,復愧平原罵賊之勇。夫元直荏苒,為母罪人;王陵、趙苞二公,並著英烈。我父唶宿將,矯矯王臣,反愧巾幗女子。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請自今日。父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之旁以誘三桂不顧也。男三桂再百拜。

四月九日李自成得到他的使者處死的訊息,十分震驚,轉而大怒,餘怒未息,他感到事態嚴重,便責備劉宗敏不該拷掠吳襄,為了補救失誤,悄悄地把他從獄中放出來,還宴請他,厚加撫”,以示籠絡。但為時已晚,連回旋的餘地也沒有了。這時,前方又傳來去招降吳三桂的唐通被吳三桂殺得大敗的訊息李自成別無選擇,招降不成,只有興兵致討。然而李自成決策出師山海關,遭到他的幾位重要謀臣將領的反對。牛金星主張是:“吳三桂興兵復仇,邊報甚急,國不可一日無君。擇吉已定,官民仰望登極。主上不必興師,招撫三桂,許以父子封侯,仍以大國封明太子,奉明祭祀,世世朝貢,與國鹹休,則一統之基可成,干戈之亂可息矣。”力主政治解決,不宜派兵攻打。自成看了他的奏疏,很生氣,拒絕了他的勸告。

牛金星又勸李自成:“我軍新得京師,人心威勢正旺,吳三桂必定不敢輕舉妄動,如果陛下頒爵賞金,再行勸降。如果吳三桂還不識時務,再發一隊偏師去攻打,就足夠了。”

宋獻策也說:“陛下若去,對陛下不利;吳三桂若來,對吳三桂不利。”

這些意見,李自成都不聽。開始,自成並沒有想到與吳三桂打仗,更沒想到與清軍打仗,乃至決定出師,也沒有做認真準備,對打大仗缺乏足夠的估計。他以為佔領北京,大局已定,“天命”歸己,只需再派一支部隊去山海關,便可馬到成功,三桂束手就擒。因此,他打算派劉宗敏、李過出徵。不料“諸偽將耽樂,殊無鬥志”在討論出師時,“倉皇無定”。尤其是劉宗敏,這些日子來,他在陳圓圓身上用盡了力氣,在李自成召見他的時候,甚至昏昏欲睡四月十二日,自成叢集臣再議東征吳三桂,“劉宗敏等逡巡未應”。自成無法,只好“親行”出征。他授明降臣張若麒為“兵政府尚書”,隨他到劉宗敏等諸帥處,敦促他們出征。

四月十二日晚,為“絕內患”李自成將勳戚大臣、錦衣衛堂上官、大學士陳演、定國公徐允貞、新建伯王光通、博平侯郭明振、清平伯吳遵周、永寧伯王長錫、平江伯陳治、都督袁佑、周銘、周鐸、周鉉等共60餘名明朝大員,斬於西華門外。李雙喜將“中吉營”拷訊的明官員彭琯、李逢甲、申濟芳等53人全部絞死。李自成將尚未處決的原明諸官員都集中到劉宗敏處,“累累坐路側,按籍次第殺之。”到二更時,才停刀,釋放了其餘的人。

四月十三日,天剛亮,李自成正式出師,在大將劉宗敏、李過等一批將領的簇擁下,自成出正陽門,留守京師的牛金星、宋企郊等官員送至金水橋。百姓聞訊,多跑到東西長安街上觀看

在李自成和他的重要將領後面,還有幾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們是崇禎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以及三桂的父親吳襄,各騎一匹馬,隨後而行。自成把他們挾往山海關,目的還是指望利用這幾個重要的人質,對三桂作最後一次的爭取。自成要讓三桂親眼看到親生父親還牢牢地掌握在他的手中,如念父子之情,投降還不算晚。同時,他也暗示,如仍迷途不返,他會隨時將吳襄處決。自成攜帶明太子及二王,也是出於同樣的用意。

此時,李自成的親率的順軍在六萬人左右,加上白廣恩和唐通的兵力,總數約為十萬人左右,號稱二十萬。吳三桂有兵力五萬人左右,號稱十五萬。

吳三桂探知李自成率軍攻關的訊息後,一方面派人出關向清朝請兵;一方面又派出高選、李友松、譚邃環、劉泰臨、劉台山、董鎮庵等六人作為他的代表,前去李自成軍營詐降。目的是先穩住李自成,延緩其進軍,爭取時間,既加強關城防禦,高選六人行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御膳房的小娘子

荔簫

影后馴養手冊

月滿流光

半窗淡月

熱帶雨淋

長老逼我當天師

春刀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