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1部分,霸蜀,敏兒不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於剩下的鎮北大將軍陸遜,說到這裡,李嚴瞟了一眼一直低著頭的陸遜本人:“你們可以問問鎮北大將軍本人的意見,看他是不是有信心指揮這場大戰。”

眾人把目光轉向了陸遜,陸遜沉默了片刻,出列向天子稟告,很鄭重的說道:“臣是車騎將軍魏霸的手下敗將,幾次對壘都沒有佔到上風,對魏戰事中,雖然小有斬獲,可都是依仗地形,以守代攻,但凡是主動進攻的戰事都乏善可呈。洛陽一戰,與諸葛丞相聯手,也未能攻克洛陽,便是明證。”

話說到這裡,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陸遜不可能擔任這場戰事的總指揮。他順帶著還旁證了李嚴的話:諸葛亮也不具備指揮這場大戰的實力。。

董允忍不住反駁道:“照你們這麼說,這統一天下就遙不可及了?”

李嚴厲聲喝斥道:“你懂什麼,你領過兵,上過戰場嗎?兵者,國之大事,此是你等書生能胡言亂語,信口大言的。”

董允嚇了一跳,本待反駁,卻又覺得底氣不足。

諸葛亮咳嗽了一聲:“那大將軍以為,將由誰指揮這場戰事方可?”

李嚴緩和了臉色,淡淡一笑:“這還不簡單麼,當然是車騎將軍魏霸最合適。”

得到了諸葛亮的支援,董允膽氣復壯,冷笑道:“剛才大將軍不是說車騎將軍魏霸也不合適麼?”

李嚴冷冷的看了董允一眼,言語重新變得刻薄起來。“你連我的意思都沒搞明白,也敢在些大放厥詞,我真是替你父親董和感到可悲。我說車騎將軍目前在朱崖反思彭城之戰的得失,不適合領兵出征,可曾說他永遠也不能出征?車騎將軍年尚未三十,便有如此功績,若能靜思得失,自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屆時再出徵,豈不是水到渠成,摧軍破敵,易如反掌。”

被李嚴如此指責,董允臉漲得通紅,不假思索的反駁道:“彭城一戰,魏霸主力盡毀,一敗塗地,連其父鎮東大將軍魏延都戰死沙場,還談什麼赫赫戰功”

“誰沒打過敗仗?”李嚴打斷了董允的話:“再說了,誰說彭城之戰敗了?”

董允嘿嘿一聲冷笑:“彭城之戰已有定論,不是敗,難道是勝了?”

李嚴的眼神變得凌厲起來:“彭城之戰已有定論?我身為大將軍,尚且不知,你又是從何得知?”他轉向諸葛亮:“敢問丞相,彭城之戰的結論是何人所作,何時所定,為何平一無所知?”

董允頓時臉脹得通紅,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大嘴巴子。

李嚴是大將軍,對彭城之戰下結論,必須得到大將軍府的認可。在李嚴同意之前,就不存在所謂的定論,董允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說彭城之戰已有定論,直接送了李嚴一個把柄。李嚴立刻抓住了這個把柄,把矛頭直指諸葛亮。

諸葛亮暗自嘆了一口氣:“大將軍,這不是定論,只是群臣公認的看法而已。”

李嚴追問道:“那丞相怎麼評價彭城之戰,也認為是一場失敗嗎?”

諸葛亮左右為難。如果說彭城之戰不是失敗,那無疑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打了董允的耳光,李嚴弄不好還要回頭揪著董允,說他傳謠,中傷重將,擾亂軍心,恐怕董允免不了要吃點苦頭。可是如果支援董允的看法,認定彭城之戰是失敗,那他之前的戰績恐怕就更是失敗了。

他沉吟片刻,反問道:“大將軍以為呢?”

李嚴冷笑一聲,轉身向聽得津津有味的天子劉禪拱了拱手:“陛下,臣斗膽,敢為陛下分析一下彭城之戰的得失。”

劉禪眨眨眼睛,同意了。

李嚴咳嗽了一聲,對彭城之戰的經過做了一個描述,細細的分析了雙方的傷亡和戰略、戰術得失,最後指出,從戰略上來說,魏霸守住了彭城,實現了戰略目標,自然是勝利;從戰術上來說,他挫敗了張郃的戰術,在兵力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打成平手,不能算敗;最後,從雙方戰損上來看,漢軍折了鎮東大將軍魏延,喪失騎兵近八千,步卒一萬三千多人,可是也斬殺了魏軍名將張郃、後起之秀秦朗,斬殺對方精銳騎兵近萬人,步卒萬餘,平分秋色,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場勝利,只是代價太大,是慘勝而已。

“我們都習慣了車騎將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所以覺得彭城之戰是失敗。”李嚴冷笑道:“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看,丞相兩次北伐,一次東征,那又算什麼?”他斜著眼睛睨了董允一眼:“如果是書生論兵,人云亦云,那還好說,可是如果有人引導輿論,惡意中傷車騎將軍,則不得不防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